文章解析

sòng
bǎi
líng
shǒu
liù
shí
liù

朝代:宋作者:释绍昙浏览量:3
dòu
jiā
cùn
fēn
míng
chè
pín
gāng
dào
xūn
tiān
gāng
zōng
wěi
yào
kuāng
shà
qīng
tuí
zhí
chēng
zhǔ
xué
lǎo
yáng
xuě
zhēn
zhū
suō
xiàng
àn
jiē
xué
zhī
tuō
dàn
huáng
chī
cóng
jūn
qiān
shèng
tóu
biān
líng
zōng
zài
yuán
chù

译文

乳窦的内在修养,看似一点可取之处也没有。明明是深入骨髓的清贫,偏要说有冲天的富足。佛法的纲纪宗旨已然失落,却偏要奋力去匡扶。好比大厦将要倒塌,正该用力支撑。不要学习老杨岐,在破屋里对着雪珠,缩着脖子暗自叹息。不要学习大愚芝,面对糙米淡酱,不愿接受就由他去吧。在历代圣贤的法脉中显露出一点机锋,真正的灵验踪迹,并不在猿猴啼叫的地方。

逐句剖析

"乳窦家私":乳窦的内在修养,

"寸无可取":看似一点可取之处也没有。

"分明彻骨贫":明明是深入骨髓的清贫,

"刚道薰天富":偏要说有冲天的富足。

"纲宗委地":佛法的纲纪宗旨已然失落,

"力要匡扶":却偏要奋力去匡扶。

"大厦倾颓":好比大厦将要倒塌,

"直须撑拄":正该用力支撑。

"不学老杨岐":不要学习老杨岐,

"破屋雪真珠":在破屋里对着雪珠,

"缩项暗嗟吁":缩着脖子暗自叹息。

"不学大愚芝":不要学习大愚芝,

"脱粟淡黄虀":面对糙米淡酱,

"不吃从君去":不愿接受就由他去吧。

"千圣头边露一机":在历代圣贤的法脉中显露出一点机锋,

"灵踪不在猿啼处":真正的灵验踪迹,并不在猿猴啼叫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六十六)》是南宋释绍昙所作的一首偈颂。诗歌开篇阐述宗门相关境况,用鲜明的对比展现特定的宗门状态。接着表达在宗门纲纪松弛、面临困境时,决心加以扶持和支撑的态度。随后通过否定两种具体的处世方式,表明自身的修行立场。结尾点明宗门真正的要义和境界所在,并非依附于表面现象。全诗语言质朴直白,运用对比和否定的表达技巧。主题围绕宗门的兴衰变化与修行者应持的态度,抒发了作者坚守宗门传承、努力匡扶纲纪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修行真谛的探求。全诗情感恳切,在平实的语言中传递出对宗门传承的深切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乳窦家私,寸无可取”,以“乳窦”起笔,直言其“家私”看似毫无可取之处。“寸无可取”的直白表述,带着一种反讽的意味,为下文的辩证论述铺垫,引发读者对“贫”与“富”的思考。接下来两句“分明彻骨贫,刚道薰天富”,通过对比展现修行的辩证境界。明明是深入骨髓的“贫穷”,却偏说有冲天的“富贵”,“彻骨贫”与“薰天富”形成强烈反差,用世俗对贫富的认知反差,揭示修行者超越物质、重视内在精神境界的追求,充满哲理意味。“纲宗委地,力要匡扶。大厦倾颓,直须撑拄”四句,以比喻抒发担当精神。佛教的纲常宗旨濒临废弃,必须尽力扶持;如同大厦将要倒塌,必须挺身而出支撑,“纲宗委地”“大厦倾颓”比喻正道衰落的危机,“力要匡扶”“直须撑拄”则展现出修行者勇于担当、挽救正道的决心,语言铿锵有力,充满责任感。“不学老杨岐,破屋雪真珠,缩项暗嗟吁”三句,以典故否定消极避世的态度。不学老杨岐在破屋中面对如珍珠般的落雪,却缩着脖子暗自叹息,“破屋雪真珠”描绘困境中的美景,“缩项暗嗟吁”则刻画消极退缩的神态,通过“不学”二字,强调修行者不应在困境中消极叹息,而应积极面对。“不学大愚芝,脱粟淡黄齑,不吃从君去”三句,继续以典故表明修行态度。不学大愚芝面对粗粮淡菜就拒绝进食离去,“脱粟淡黄齑”代表简朴的生活,“不吃从君去”则显露出固执矫情,“不学”二字再次强调修行者应摒弃矫情固执,安于简朴、坚守正道的态度。“千圣头边露一机,灵踪不在猿啼处”,以哲理收束全篇,点明修行的真谛。在历代圣贤的智慧中显露一点机锋:真正的灵妙踪迹并不在猿啼等外在景象中,“千圣头边露一机”点出真理蕴含于圣贤传承,“灵踪不在猿啼处”则告诫修行者不应执着于外在表象,而要向内探寻真正的智慧,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蛩声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李处权《北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