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juān
huā

朝代:宋作者:择璘浏览量:3
chūn
lǎo
mài
huáng
sān
yuè
tiān
qīng
shān
chù
chù
yǒu
juān
xuán
shù
shēn
xuè
zhào
shuǐ
qíng
huā
nuǎn
rán
sān
tàn
lín
chéng
mèng
mèi
qián
shēng
láng
yuàn
shén
xiān
xiǎo
shān
zhǔ
jiá
chóu
nài
yòu
shēng
shēng
guō
mián

译文

在这春蚕已老、麦苗已黄的暮春三月,青翠的山林中到处都能听到杜鹃鸟的鸣叫。断崖上几树杜鹃花红得似鲜血般浓艳,晴日下倒映水中的花朵,暖得仿佛要燃烧起来。总是叹惋入灭鹤林成梦幻、成佛艰难,总是畅想前生或许在阆苑寻觅神仙。只可惜居于小山愁苦无限,只能无奈托腮静思,却又时时担心外面杜鹃鸟哀鸣喧扰,惊扰我入眠。

逐句剖析

"春老麦黄三月天":在这春蚕已老、麦苗已黄的暮春三月,

# 春:《宝庆会稽续志》卷四作蚕。

"青山处处有啼鹃":青翠的山林中到处都能听到杜鹃鸟的鸣叫。

# 啼鹃:叫唤的杜鹃鸟。

"悬崖几树深如血":断崖上几树杜鹃花红得似鲜血般浓艳,

# 悬:《宝庆会稽续志》卷四作断。

"照水晴花暖欲然":晴日下倒映水中的花朵,暖得仿佛要燃烧起来。

# 然:然同燃。

"三叹鹤林成梦寐":总是叹惋入灭鹤林成梦幻、成佛艰难,

# 梦寐:此处意为梦想、幻想。,鹤林:佛家语。佛祖入灭之处。佛祖于婆罗双树间入灭时,其树一时花开,林色变白,如鹤之群栖。,三叹:再三惋叹。

"前生阆苑觅神仙":总是畅想前生或许在阆苑寻觅神仙。

# 阆苑:阆风之苑。仙人所居之处。李商隐《碧城》诗:“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栖鸾。”

"小山拄颊愁无奈":只可惜居于小山愁苦无限,只能无奈托腮静思,

# 拄颊:一作拄颐。拄颐:以手托着下巴。

"又怕声声聒夜眠":却又时时担心外面杜鹃鸟哀鸣喧扰,惊扰我入眠。

# 聒:喧扰,声音嘈杂。王安石《和惠思岁二日二绝》诗有“为嫌归舍儿童聒,故就僧房借榻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杜鹃花》是北宋诗人择璘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中以如血般浓艳的色彩,勾勒出杜鹃花盛开于断崖、映水而燃的热烈景象。诗既写杜鹃花之态,又暗合李白《宣城见杜鹃花》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的杜鹃鸟意象,将花与鸟、自然景致与人文典故结合。首联点明春末夏初的时令特征,颔联铺陈自然之美,颈联由实入虚抒发感慨,尾联以杜鹃啼声绾合个人情感,通篇借咏物寄情,成为一曲兼具自然生机与人文底蕴的春天赞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春季向夏季过渡时杜鹃花如血般艳丽的姿态,既写花又关联杜鹃鸟,通过由实入虚的笔法,抒发内心感慨,将杜鹃啼声与个人情感相连,堪称一曲春天的赞歌。

2. 分段赏析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两句点明时令与环境。首句以“蚕老麦黄”勾勒暮春时节的农忙景象,次句用“青山处处”渲染杜鹃鸟啼声的弥漫,既交代季节更替,又以自然声响烘托春日氛围,为全诗奠定时空基调。“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两句聚焦杜鹃花。“深如血”以强烈色彩比喻断崖杜鹃花的炽烈,凸显其视觉冲击力;“暖欲然”用通感手法,将花的明艳与“暖”的触觉相连,仿佛花火即将燃烧,生动展现杜鹃花在晴日下的蓬勃生命力,画面感极强。“三叹鹤林成梦寐,前生阆苑觅神仙”两句由实入虚。“鹤林”化用典故(如鹤林寺杜鹃传说),借慨叹往事如梦,暗喻对美好仙境的向往;“阆苑”直指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以“觅神仙”表达超脱尘世的遐想,使诗意从自然描写转向精神层面的追寻。“小山拄颐愁无奈,又怕声声聒夜眠”两句收束情感。“拄颐”刻画诗人托腮凝思的愁态,“怕聒夜眠”以拟人化的“怕”字,将杜鹃啼声与个人愁绪勾连,既呼应首联“啼鹃”,又以“夜眠”的安宁被打破,含蓄表达内心烦忧,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杂咏一百首·韩伯休》

下一篇:宋·陆游《好事近·十二之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