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ù
shí
sān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释道宁浏览量:3
shì
fēng
dòng
shì
fān
dòng
rén
zhě
xīn
dòng
xiǎo
lǎo
hǎo
sān
shí
bàng
zhǐ
zhī
chuān
穿
xuē
jué
zhàn
niǎo
chù
chù
jiē
xiāng
huā
luò
wén
liú
shuǐ
shēng

译文

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仁者的心在动。这个老卢啊,真该打上三十棒。就像只知道穿靴子,却没发觉裤子已经绽开。处处听到的鸟啼声都差不多,却听不到花落时流水的声音。

逐句剖析

"不是风动":不是风在动,

"不是幡动":也不是幡在动,

"仁者心动":是仁者的心在动。

"大小老卢":这个老卢啊,

"好与三十棒":真该打上三十棒。

"只知穿靴":就像只知道穿靴子,

"不觉裤绽":却没发觉裤子已经绽开。

# 裤:一作袴。

"鸟啼处处皆相似":处处听到的鸟啼声都差不多,

"花落不闻流水声":却听不到花落时流水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六十三首(其二)》是宋代释道宁创作的偈颂作品。围绕佛教禅理展开,诗中借禅宗典故,以不同视角表达对佛法的思考,既有对传统观点的别样审视,也蕴含对修行者洞察本质的期许。写作手法运用用典,援引慧能相关典故引发思考;以自然景象象征修行情境,表意含蓄。开篇借对经典典故的评点切入,后以自然之景深化禅理。释道宁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偈颂,展现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大小老卢,好与三十棒”:这里引用了禅宗六祖慧能著名的“风幡论”典故。慧能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回应众人对风动还是幡动的争论,强调心的主宰作用。而诗人却道“大小老卢,好与三十棒”,看似对慧能观点持批判否定态度。这并非真的批判,而是一种禅门中独特的“机锋”表达,意在打破修行者对既有禅理的执着认知,提醒人们不应拘泥于文字和固定观念,要从更本质的层面去体悟佛法,避免陷入对经典话语的表面理解。“只知穿靴,不觉裤绽。鸟啼处处皆相似,花落不闻流水声”:“只知穿靴,不觉裤绽”运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一种只关注外在、表面事物,却忽略内在本质问题的状态,就像只留意靴子是否穿好,却没发现裤子已经绽裂。这是对修行者一种常见状态的揭示,警示人们在修行中要避免只做表面功夫,而忽视自身深层次的问题。“鸟啼处处皆相似,花落不闻流水声”则是借自然景象进一步阐述禅理。鸟啼处处可闻,看似相似平常,但真正修行者不应只停留在这种表象感知上;“花落不闻流水声”,花落水流本是自然的整体变化,若只关注花落,而忽略流水声,就如同修行中只看到局部,不能洞察整体的变化与关联,无法体悟到完整、圆融的佛法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普《姚国秀十咏·竹坞》

下一篇:宋·释法薰《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一百十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