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天气促相催":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二十四节争相交替,
"一夜薰风带暑来":谷雨刚过昨夜南风又将炎夏悄悄送来。
# 薰风:和暖的南风。
"陇亩日长蒸翠麦":漫长的日照蒸黄了田野里绿色的麦禾,
# 日长:漫长的白昼。,陇亩:田地。
"园林雨过熟黄梅":急骤的阵雨浇熟了果园中青涩的梅子。
"莺啼春去愁千缕":黄鹂啼叫是因春天离去倾诉满腔愁绪,
"蝶恋花残恨几回":蝴蝶徘徊在残花之下不知有几多遗憾。
"睡起南窗情思倦":午睡起来靠着南窗神情麻木无精打采,
"闲看槐荫满亭台":痴痴呆望着窗外槐树阴影掩盖的亭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时令节气的七言律诗,借薰风暑气、蒸麦黄梅、莺啼花残、槐荫满亭等夏日时节的自然与生活景象,展现了立夏时节时序更迭的急促,描绘出田间园林的蓬勃生机。
2. 分段赏析
“四时天气促相催”,开篇便点明四季更迭之迅速。诗人用“促相催”将抽象的时间流逝具象化,仿佛能看到春夏秋冬四季在相互催促、马不停蹄地交替前行。这一句化用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却又另具新意,奠定了全诗时光匆匆的基调。“一夜薰风带暑来”,紧接着描绘立夏的气候特征。前一夜还沉浸在春日的氛围中,转瞬之间,温暖的南风(薰风)便裹挟着暑气扑面而来,宣告夏天的来临。“一夜”强调了季节转换的突然,让人对夏日的到来猝不及防,同时也凸显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短短七字,将立夏时节气候的转变生动展现。“陇亩日长蒸翠麦”,视角从宏观的季节更替转到田间陇亩。立夏之后,白昼逐渐变长,太阳高悬,炽热的阳光照耀着翠绿的麦田,“蒸”字用得极为精妙,它既表现出太阳的炙烤,又营造出一种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的氛围,仿佛能看到麦苗在阳光的滋养下茁壮成长,透着麦收在望的喜悦,让人感受到夏日田间的活力。“园林雨过熟黄梅”,镜头又切换至园林。一场夏雨过后,园林中的黄梅在雨水的滋润下渐渐成熟。“熟”字将黄梅成熟的状态精准呈现,给人以果实饱满、香气四溢之感。雨后园林清新湿润,黄梅点缀其间,这幅画面充满夏日特有的清新与丰饶,与前一句田间景象相互映衬,一远一近,共同展现出立夏时节自然万物的蓬勃生机。“莺啼春去愁千缕”,黄莺啼鸣,春天已然远去,诗人借莺啼抒发内心对春天逝去的惆怅。黄莺的啼叫本是自然之声,可在诗人听来,却饱含着千丝万缕的哀愁,仿佛黄莺也在为春天的离去而感伤。“蝶恋花残恨几回”,花朵凋零,彩蝶仍在花丛中徘徊留恋,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遗憾。春天繁花似锦,如今却残花败落,蝴蝶在花丛间飞舞,似在追寻往昔的美好,却只能徒留遗憾。此句与上一句对仗工整,以“愁”“恨”二字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露无遗,同时也通过自然生灵的行为,强化了时光易逝、美好不再的伤感。“睡起南窗情思倦”,诗人午睡醒来,坐在南窗之下,情思倦怠。夏日悠长,午后的小憩后仍带着一丝慵懒,“倦”字既写出身体上的困倦,又透露出一种在季节更替中淡淡的倦怠情绪,或许是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又或许是夏日午后特有的慵懒氛围所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彼时的闲适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愁绪。“闲看槐荫满亭台”,诗人闲适地望向窗外,只见亭台之上布满槐树的影子。“闲看”二字将诗人的悠然心境展露无遗,槐荫满亭台的画面宁静而美好,诗人从之前对春天逝去的愁绪中走出,转而享受当下立夏时节这份闲适、静谧的时光,体现出一种在时光流转中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
上一篇:宋·戴复古《挽大溪姚祥叔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