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契如如":与“道”相合的本真状态,
"非有非无":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静也神之在谷":宁静时,如同精神蕴藏在山谷之中,
"应也像之在珠":感应时,如同影像映照在珍珠之上。
"了无所住":内心全然不执着于任何事物,
"照不失虚":洞察事物时始终保持清明空明的状态,
"无影杖子两人扶":就像没有影子的拐杖需要两个人扶持。
"清华临于至鉴":清朗的光华映照在最洁净的镜子上,
"深密守于元枢":深沉缜密地守住事物的核心关键,
"机轮文彩妙穷初":事物运转与外在文采的精妙,能追溯到最初的本源。
"霁色廓澄兮秋怀月满":雨后天色开阔澄澈啊,秋日里心怀如同月光般饱满,
"秀棱重叠兮云卷山癯":清秀的山棱层层叠叠啊,云彩舒卷,山峦显得清瘦。
1. 分段赏析
“道契如如,非有非无”,开篇便点出对“道”的理解,与“道”相合的境界是“如如”永恒不变的状态,它既不是“有”,也不是“无”,超越了世俗的对立,语言简练而富含哲思。“静也神之在谷,应也像之在珠”,以生动的比喻描绘禅者的境界。“静”时如精神潜藏于山谷,内敛深邃;“应”时又如影像映在珠中,清晰而不执着,通过自然意象展现了静与应的和谐。“了无所住,照不失虚”,进一步阐述禅修的要旨,内心不执着于任何事物,却能明照一切而不失本真的空明,体现了禅宗“不执着”与“明悟”的核心思想。“无影杖子两人扶”,以“无影杖子”这一虚化的意象,暗示禅法的微妙难以言传,需要师徒之间的默契传承,充满了禅的机趣与含蓄。“清华临于至鉴,深密守于元枢,机轮文彩妙穷初”,“清华”(清明的光华)照在最洁净的镜子上,喻指本心的澄明;坚守深藏的根本(元枢),则能让内在的机趣与文采回归最初的精妙,强调了守住本心、回归本真的重要性。“霁色廓澄兮秋怀月满,秀棱重叠兮云卷山癯”,以自然景色作结,雨后天空清朗开阔,如同心怀明月般圆满;层叠的山棱在云卷中更显清瘦峻峭。这两句以景喻理,将禅者内心的澄明、超脱与自然之景相融,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体悟禅理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