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í
shǒu

朝代:宋作者:释道冲浏览量:3
fán
suǒ
yǒu
xiàng
jiē
shì
wàng
huái
怀
zhōu
niú
chī
zhōu
zhàng
ruò
jiàn
zhū
xiàng
fēi
xiàng
jiàn
lái
qiè
nán
shě
guò
cái

译文

一切肉眼可见的现象(如形体、物质),本质都是虚幻不实的。怀州的牛吃了庄稼,益州的马却腹胀受苦。若能洞悉一切现象并非真实存在,便是见到了如来(佛性)。世间最难割舍的,莫过于自己的钱财。

逐句剖析

"凡所有相":一切肉眼可见的现象(如形体、物质),

"皆是虚妄":本质都是虚幻不实的。

"怀州牛吃禾":怀州的牛吃了庄稼,

"益州马腹胀":益州的马却腹胀受苦。

"若见诸相非相":若能洞悉一切现象并非真实存在,

"即见如来":便是见到了如来(佛性)。

"一切难舍":世间最难割舍的,

"无过己财":莫过于自己的钱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五十一首(其一)》是宋代禅僧释道冲创作的佛教偈颂诗。此诗以《金刚经》核心教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开篇,通过“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的日常意象,揭示万物表象的虚幻性;继而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点破空观智慧,直指禅悟本质。末句“一切难舍,无过己财”则犀利剖析世人执着,呼应前文对“我执”的破除。全诗以简朴语言融合佛典奥义与生活譬喻,在矛盾对立中展现禅宗“即俗即真”的思辨精神,彰显了宋代禅诗以日用机锋启悟众生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佛教偈颂诗,也是一首阐释佛法空观与破执的禅理诗。​​开篇直引《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核心教义,继而以“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的日常场景为喻,揭示众生对物质表象的盲目执着。牛马贪食致腹胀的意象,暗讽世人沉溺欲望而不知其空性本质。“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化用《金刚经》名句,强调唯有超越表象、洞悉诸相本空,方能证悟如来实相。此句将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修行观凝练为诗语。“一切难舍,无过己财”犀利点破人性根本弱点——对私有财富的贪恋最难割舍。呼应前文“虚妄”之论,揭示物质积累的虚幻性,呼吁破除“我执”方能解脱。

2. 分段赏析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句直接引用《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奠定全诗哲学根基。强调一切现象(相)皆因缘和合而生,本质空寂,世人却因执着表象而陷入烦恼。开篇以佛经原句切入,既点明主题,又以权威性震慑读者,暗示后续内容将围绕"破相"展开。“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怀州牛吃禾":牛本应耕田却反噬禾苗,喻众生颠倒妄想,违背自然法则。"益州马腹胀":马因贪食致腹鼓胀,暗讽人对欲望的贪婪无度。两例选取南北地域(怀州属河南,益州属四川),象征普遍存在的"执相"困境。用牲畜的荒诞行为类比人性痴愚,以俗世场景解构"虚妄"的抽象概念,呼应禅宗"平常心是道"的教化方式。“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非相"并非否定现象存在,而是看透其无常、无自性的本质(空性)。超越二元对立(相/非相),方能契入如来实相,即《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实践。从"破相"(前两句)到"见性"(此句),揭示禅宗"即烦恼是菩提"的顿悟路径——无需离世求佛,当下觉悟即是解脱。“一切难舍,无过己财”将抽象佛理落于具体痛点:人对钱财的执着是最难破除的"我执"之一,与"怀州牛""益州马"的贪欲形成闭环。前文以牲畜喻人,此处直言"己财"之困,揭露众生宁可承受"虚妄"之苦,也不愿放下眼前实利,深化对世俗价值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惟一《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三十六)》

下一篇:宋·刘克庄《铭诗一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