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如陌上尘":郎君像路上扬起的尘土,
# 陌上尘:大路上的尘土。
"妾似堤边絮":我像河堤边生长的柳树。
# 堤边絮:河堤上的柳絮。
"相见两悠扬":匆匆相见即离别,
# 悠扬:飞扬,飘忽起伏。
"踪迹无寻处":今后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脚步。
# :哪里。
"酒面扑春风":相逢时我们因幸福而面容绯红,就像迎接扑面而来的春风,
# 酒面扑春风:“酒面”两句:指男子在外冶游飘荡,女子却独守闺房,以泪洗面。酒面:因喝酒而泛红的脸庞。
"泪眼零秋雨":如今我们泪眼相对地别离,泪水挥洒如同秋雨。
"过了别离时":过了这悲伤离别的一刻,
"还解相思否":分手之后你是否还会把我想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萍水相逢式的短暂的爱情生活,表达对女子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首句“郎如陌上尘”,次句“妾似堤边絮”,这并非简单的各以一物作比,而是通过互文的手法,传达出更深层次的含义。下阕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同样运用了比喻,不过采用的是暗喻。此处“泪”与“雨”相映成趣,以连绵不绝的秋雨来比喻泪珠的簌簌下落,这一取喻方式鲜明生动,极具感染力,深深触动人心。首尾呼应:最后两句“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以疑问的形式向对方提出,这不仅与上半阕离别时的忧伤情绪形成了遥相呼应,更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精妙的呼应,作者一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女主人公对情郎那份执着而坚定的忠贞,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表达她对男方爱情的隐隐担心与疑虑。
3. 分段赏析
上阕“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运用互文见意手法,把男女比作陌上尘与堤边絮,二者皆悠扬飘荡、行踪不定,生动体现出两人遇合方式的偶然与离散的无常,形象贴切,引人入胜。“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补叙所比内容,强化这种漂泊之感,四句紧密相连,构成一个完整比喻,条理清晰,凸显出彼此缘分的飘忽。随后,“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一句,向情郎发出疑问,与上半阕的别时情绪遥相呼应。这一呼应,既展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又流露出对男方能否坚守爱情的担忧与疑虑,使情感表达更为丰富。而这种“救首救尾”的手法,让全词结构严谨,对揭示主题起到关键作用。下阕“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采用暗喻与曲喻的手法。“泪眼零秋雨”以连绵秋雨喻女子不断洒落的泪珠,形象地描绘出她的悲伤,取喻明显且动人。“酒面扑春风”则较为隐晦,字面源于杜甫诗句,实则以春风比喻女子酒后绯红的脸颊,这种曲喻手法,即“不似之似”,作者未点明相似点,需读者细加推敲,增添了词作的含蓄韵味。“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两句以白描手法直击离别后的情感状态。“过了”与“还解”形成对比,将“别离”这一行为延续情感体验。“相思”作为古典诗词核心意象,既可理解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也可以看成对相聚时甜蜜的追忆。诗人以反诘语气“否”收束,强化了欲说还休的缠绵韵味。
4. 作品点评
在结构布局方面,该词呈现出一种严密有机的整体性,段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描写离别时的场景时,以“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这两句为核心,上半阕表达了离别时的无限感慨,最后两句则是对离别后情景的设想。虽然篇幅短小,却将离愁别绪的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 姚宽《生查子》“郎如陌上尘”,以浑成为工。
清先著《词洁辑评》
# “词虽以险丽为工,实不及本色语为妙。”此词以“浑成为工”,当属此类。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
上一篇:宋·李德载《早梅芳近》
下一篇:宋·李石才《一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