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白魝记天如":我在高耸的沙洲旁,记录着白色魝鱼与辽阔天空的景象,
# 高沙白魝:自注:荆南两湖名。
"葵扇桃笙度日居":日子就像拿着葵扇、枕着桃笙那样度过。
"诗里燕虫时漫与":在诗里对于燕虫时常随意地描写,
"醉中鸥鸟正于胥":喝醉的时候看着鸥鸟正自在飞翔。
"忽遭唤起披金甲":忽然被召唤而起穿上金甲,
"自笑平生论石渠":自己笑自己平生都在谈论石渠。
"身世万端谁得料":人生的各种事情谁能预料到呢,
"一番江雨又成余":一场江雨过后又只剩下我一人。
1. 分段赏析
首联:“高沙白魝记天如,葵扇桃笙度日居”,这两句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一个“记”字点明这是往昔之事,“高沙”点明地点,“白魝”或许是当地特有的一种事物,增添了地域特色。“葵扇桃笙”则生动地勾勒出夏日悠闲的生活场景,展现出诗人曾经生活的惬意自在,通过对这些平常事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颔联:“诗里燕虫时漫与,醉中鸥鸟正于胥”,这两句诗中“诗里”“醉中”表明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沉浸在诗歌创作与醉酒的惬意之中。“燕虫时漫与”体现出诗人写诗时的随性自然,“漫与”二字写出毫无刻意雕琢的状态;“鸥鸟正于胥”描绘出醉酒后看到鸥鸟自在飞翔的情景,“于胥”可能形容鸥鸟自由的状态,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当时悠然的心境。颈联:“忽遭唤起披金甲,自笑平生论石渠”,这两句诗中“忽遭”体现出事情的突然性,“披金甲”表明诗人被征召,要投身到某种事务中去,可能是战争之类。“自笑”带有自嘲意味,“平生论石渠”说明诗人平生都在谈论学术文章,与当下的被征召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命运转变的无奈与感慨。尾联:“身世万端谁得料,一番江雨又成余”,这两句诗中“身世万端”概括了人生的复杂多变,“谁得料”以反问强调命运的无常难以预料。“一番江雨又成余”,“江雨”这一自然景象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又成余”则突出诗人在经历种种变故后,只剩孤独的自己,深化了诗人对身世的感怀之情。
上一篇:宋·刘克庄《次韵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陈师道《十八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