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西山桐":我家西山有桐树,
"桐盛茂其花":桐树繁茂,开满花朵。
"香心自蝶恋":桐花的香气吸引着蝴蝶,
"缥缈带无涯":香气缥缈,悠悠不绝。
"白者含秀色":那白色的桐花蕴含着清秀的色泽,
"粲如凝瑶华":光彩夺目,宛如凝结而成的美玉之花。
"紫者吐芳英":紫色的桐花绽放出芬芳的花蕊,
"烂若舒朝霞":绚烂多姿,好似舒展而出的朝霞。
"素奈亦足拟":即便是那洁白的素奈也足以与之相比拟,
"红杏宁相加":红艳的杏花又怎能与它相提并论。
"世但贵丹药":然而世间之人只看重那些丹药仙术,
"夭艳资骄著":贪图那艳丽之色来滋养骄奢的生活。
"歌管绕庭槛":庭院门槛边回荡着歌舞管弦之乐,
"玩赏成矜夸":人们沉醉于赏玩桐花而相互夸耀。
"倘或求美材":倘若有人寻求真正的良材美木,
"为尔长所嗟":定会为这桐花长久地发出感叹。
1. 分段赏析
开篇“吾有西山桐,桐盛茂其花”,诗人直接点明自家西山有桐树,且此时桐花正繁茂盛开,一个“盛”字,奠定了全诗对桐花赞美、欣赏的基调。紧接着“香心自蝶恋,缥缈带无涯”,诗人不直接描绘桐花形态,而是从侧面入手,以蝴蝶对桐花香气的眷恋,以及花香飘散之远,烘托出桐花香气的浓郁与迷人,给读者留下丰富想象空间,仿佛置身于香气弥漫的桐花林中。“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瑶华。紫者吐芳英,烂若舒朝霞”,这四句堪称全诗亮点。诗人运用精妙比喻,将白色桐花比作凝聚的美玉,洁白无瑕,尽显其秀丽之色;把紫色桐花比作舒展的朝霞,绚烂夺目,突出其艳丽之态。通过对不同颜色桐花的细致描绘,展现出桐花色彩斑斓的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素奈亦足拟,红杏宁相加”,诗人进一步将桐花与素奈、红杏比较,认为桐花之美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再次强调桐花独特的审美价值,表达对桐花的高度赞赏。然而,诗的后半部分笔锋陡然一转,“世但贵丹药,夭艳资骄著。歌管绕庭槛,翫赏成矜夸”,诗人批判世俗之人只看重那些如丹药般艳丽、可供炫耀的花卉,围绕这些花卉歌舞欣赏,以此矜夸。在世俗的追捧中,桐花却被忽视。最后“倘或求美材,为尔长所嗟”,诗人感慨若寻求优良木材,那些被追捧的花卉毫无用处,而桐花却兼具观赏与实用价值,却不被重视,令人叹息。这几句诗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表面写桐花,实则借桐花不被世俗赏识,抒发自己对世俗错误审美观念的批判,以及对美好事物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上一篇:宋·刘子寰《书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