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wáng
mǐn
zhī
ān
fēng
shì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dān
chí
duì
sān
qiān
jīn
bǎng
míng
chūn
shèng
shàng
yíng
xīn
jìn
shì
mín
jiān
yīng
hǎo
guān
rén
jiāng
huā
rào
tīng
shì
jìn
yān
shù
lián
chéng
zhēn
suǒ
yuàn
táng
táng
jìn
zhōng
xiào
láo
gǔn
gǔn
fēng
chén

译文

在殿前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文章有三千字那么长,他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五色喜庆的春光仿佛就在眼前。皇帝欢喜地迎接新进士来到,在民间应该也会得到一个好官。王克敏的厅堂靠近江边的花树,烟树与城郭相接,别有一番真纯的风味。只希望他能够尽心尽孝地效忠皇上,不要像那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被尘世间的滚滚红尘劳役。

逐句剖析

"丹墀对策三千字":在殿前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文章有三千字那么长,

# 丹墀: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

"金榜题名五色春":他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五色喜庆的春光仿佛就在眼前。

# 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

"圣上喜迎新进士":皇帝欢喜地迎接新进士来到,

"民间应得好官人":在民间应该也会得到一个好官。

# 好官:清廉贤明的官员。

"江花绕屋厅事近":王克敏的厅堂靠近江边的花树,

"烟树连城野趣真":烟树与城郭相接,别有一番真纯的风味。

"所愿堂堂尽忠孝":只希望他能够尽心尽孝地效忠皇上,

# 堂堂:形容志气宏大。

"毋劳滚滚役风尘":不要像那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被尘世间的滚滚红尘劳役。

# 风尘: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是元代文人王冕创作的离别诗。该诗记述了为王克敏赴任安丰录事而设宴送行的场景,诗中盛赞其以三千言策论于丹墀献策的才能,及金榜题名时的辉煌功名,彰显其深受帝王赏识而获授新职。诗人赞誉此乃民间得贤吏之幸事,并以“江花绕屋”的雅致景致与“烟树连城”的苍茫画卷相映衬,勾勒出自然山水间超逸洒脱的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送别友人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友人王克敏科举高中后的仕途新程,展现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理想与为官期许。

2. 分段赏析

本诗以简练语言呈现送别友人的情感表达,通过仕途经历展现对同僚职业品格的肯定。开篇使用”循吏“称谓王克敏,既对应其安丰录事职务的工作性质,又通过”民间应得“的表述强调其职责与民间福祉的联系。这种将个人政绩与民众生活相关联的评价方式,体现了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追求,以及对清正为官的倡导。诗中”江花绕屋“与”烟树连城“的意象组合,既继承传统送别诗的自然景物描写传统,也融入行政空间元素。江南地域特征与任职所在地的空间属性形成对照:江花意象暗示品格修养的持续性,烟树意象反映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这种意象并置既构建出理想化的自然图景,又包含对治理能力的期待,展现中国诗歌借物抒怀的表现手法。结尾”尽孝忠“三字在传统孝道伦理与士人忠君观念间建立关联。使用”何须“的反问句式,既包含对官场事务繁复的思考,也传递对友人处世态度的引导。这种将儒家伦理思想融入自然意象的表达方式,既呼应陶渊明”久在樊笼里“的出世倾向,又保持士大夫”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反映元代文人的精神特质与价值选择。全诗在艺术表现上体现简约凝练的特点,以景物描写收束全篇、以理性思考升华主题的结构方式,既延续唐代送别诗的余韵,又呈现元代诗歌重思辨的倾向,在短小篇幅中实现多维度的情感与思想表达。

3. 作品点评

全诗以景寄情,言简意赅,既彰显了士大夫的济世情怀,又流露出对友人宦海生涯的深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恽《如梦令·友道雨翻云覆》

下一篇:元·邓牧《雪窦游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