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墀对策三千字":在殿前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文章有三千字那么长,
# 丹墀: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
"金榜题名五色春":他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五色喜庆的春光仿佛就在眼前。
# 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
"圣上喜迎新进士":皇帝欢喜地迎接新进士来到,
"民间应得好官人":在民间应该也会得到一个好官。
# 好官:清廉贤明的官员。
"江花绕屋厅事近":王克敏的厅堂靠近江边的花树,
"烟树连城野趣真":烟树与城郭相接,别有一番真纯的风味。
"所愿堂堂尽忠孝":只希望他能够尽心尽孝地效忠皇上,
# 堂堂:形容志气宏大。
"毋劳滚滚役风尘":不要像那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被尘世间的滚滚红尘劳役。
# 风尘: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送别友人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友人王克敏科举高中后的仕途新程,展现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理想与为官期许。
2. 分段赏析
本诗以简练语言呈现送别友人的情感表达,通过仕途经历展现对同僚职业品格的肯定。开篇使用”循吏“称谓王克敏,既对应其安丰录事职务的工作性质,又通过”民间应得“的表述强调其职责与民间福祉的联系。这种将个人政绩与民众生活相关联的评价方式,体现了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追求,以及对清正为官的倡导。诗中”江花绕屋“与”烟树连城“的意象组合,既继承传统送别诗的自然景物描写传统,也融入行政空间元素。江南地域特征与任职所在地的空间属性形成对照:江花意象暗示品格修养的持续性,烟树意象反映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这种意象并置既构建出理想化的自然图景,又包含对治理能力的期待,展现中国诗歌借物抒怀的表现手法。结尾”尽孝忠“三字在传统孝道伦理与士人忠君观念间建立关联。使用”何须“的反问句式,既包含对官场事务繁复的思考,也传递对友人处世态度的引导。这种将儒家伦理思想融入自然意象的表达方式,既呼应陶渊明”久在樊笼里“的出世倾向,又保持士大夫”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反映元代文人的精神特质与价值选择。全诗在艺术表现上体现简约凝练的特点,以景物描写收束全篇、以理性思考升华主题的结构方式,既延续唐代送别诗的余韵,又呈现元代诗歌重思辨的倾向,在短小篇幅中实现多维度的情感与思想表达。
3. 作品点评
全诗以景寄情,言简意赅,既彰显了士大夫的济世情怀,又流露出对友人宦海生涯的深切关怀。
上一篇:元·王恽《如梦令·友道雨翻云覆》
下一篇:元·邓牧《雪窦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