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xíng
·
·
dàn
wàng

朝代:元作者:刘志渊浏览量:3
dàn
wàng
tián
rán
yǎng
zhuō
xiē
ér
miào
chù
rén
nán
bié
míng
míng
yǎo
yǎo
shén
zhū
hūn
hūn
kāi
xīn
yuè
wàn
jié
yún
shōu
tiān
lǎng
chè
qīng
míng
jìng
bīng
xuě
zēng
jiǎn
xiǎn
yuán
chéng
xīng
xīng
shēng
miè

译文

寂静淡然忘却世俗机巧,恬适自安涵养本真愚拙。这其中的玄妙滋味世人难领会。在幽远深邃中洗涤心神如珠,于静默深沉里开启心月明朗。历经万劫如云雾散尽,天空一片澄澈通透。清澄明澈的本体宛如冰雪净洁。不增不减方显现圆满成就,清醒洒落永无生灭变迁。

逐句剖析

"寂淡忘机":寂静淡然忘却世俗机巧,

"恬然养拙":恬适自安涵养本真愚拙。

"些儿妙处人难别":这其中的玄妙滋味世人难领会。

"冥冥杳杳涤神珠":在幽远深邃中洗涤心神如珠,

"昏昏默默开心月":于静默深沉里开启心月明朗。

"万劫云收":历经万劫如云雾散尽,

"一天朗彻":天空一片澄澈通透。

"清明净体如冰雪":清澄明澈的本体宛如冰雪净洁。

"不增不减显圆成":不增不减方显现圆满成就,

"惺惺洒洒无生灭":清醒洒落永无生灭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莎行·寂淡忘机》是元代刘志渊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点明修行者摒弃俗念、守拙静心的状态,以及描绘净化心神、澄明心境的修炼过程;下片“万劫云收,一天朗彻”展现历经沧桑后心灵的通透澄明,“清明净体如冰雪”以冰雪喻纯净本体,收束于“不增不减显圆成,惺惺洒洒无生灭”,直述修行达至圆满无灭的超脱境界。全词紧扣道家内丹修炼主题,以“忘机养拙”为起点,以“圆成无灭”为归宿,通过“神珠”“心月”“冰雪”等意象构建清虚空灵的意境,将抽象的修行哲理转化为可感知的自然图景。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律,既保留道教典籍的玄奥特质,又以直白比喻消解晦涩,在庄严肃穆的基调中,传递出对清净本心的坚守与对永恒道体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寂淡忘机,恬然养拙”两句是对修行心境的总括。“寂淡忘机”指摒弃世俗机巧算计,归于寂静淡泊;“恬然养拙”谓以恬适之心涵养本真天性。两个四字短语形成工整对仗,以直白语言点明修行者超脱尘俗、守拙静心的精神取向,为全词奠定清虚淡泊的基调。“些儿妙处人难别”一句以议论承接起笔,“些儿妙处”虚指修行中难以言说的玄妙体悟,“人难别”则强调此等境界非世俗之人所能领会。虽未具体阐释“妙处”内涵,却通过“难别”的慨叹,暗示修行体验的独特性与超越性,引发读者对玄奥哲理的思索。“冥冥杳杳涤神珠,昏昏默默开心月”两句以意象化语言描绘修炼过程。“冥冥杳杳”状幽远深邃之境,“涤神珠”喻净化心灵如洗涤宝珠,使其澄明无染;“昏昏默默”写静默专注之态,“开心月”谓心间升起明月般的澄明觉悟。两组叠词营造朦胧氛围,将抽象的“修心”转化为可感知的“涤珠”“赏月”画面,体现道教“以象喻道”的思维特点。“万劫云收,一天朗彻”两句笔锋转向修行境界的升华。“万劫云收”以“劫”(佛教指极长时间)喻历经沧桑,“云收”则如拨云见日,象征除去心灵遮蔽;“一天朗彻”写天空澄澈通明,暗指修行后心境的通透无碍。“云收”与“朗彻”形成因果呼应,以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精神境界的跃升,语言简练而意象开阔。“清明净体如冰雪”一句以比喻收束对修心成果的描写。“清明净体”直言心灵的清朗明净,“如冰雪”则以冰晶雪洁为喻,突出其纯净无染、纤尘不侵的特质。此喻既贴合前文“朗彻”的视觉感受,又赋予抽象的“净心”以具体的质感,使读者更易感知修行者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不增不减显圆成,惺惺洒洒无生灭”两句直述修行的终极境界。“不增不减”化用《心经》“不增不减”之说,谓道体本自圆满,无需增益或减损;“圆成”指修行达成圆满之境。“惺惺洒洒”形容清醒明澈、自在洒落,“无生灭”则强调超越生死轮回的永恒性。词人以宗教哲语作结,既点明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与“道”合一,又以斩截之语收束全篇,凸显对“道体永恒”的坚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邓牧《雪窦游志》

下一篇:元·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