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g
cǎo
xíng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zhōng
yuán
duō
jìng
cǎo
jié
jiàn
zhú
huā
dào
bái
zhū
shí
yuè
shuāng
fēng
chuī
dǎo
dào
wáng
sūn
mén
qīng
qīng
gài
chán
nìng
fén
yóu
gēn
zhí
xià
bǎi
chǐ
róng
àn
bào
zhōng
chén
hún
wèn
zhōng
chén
wèi
yuán
shì
hàn
jiā
xiáng
shì
bái
chén
mái
zhàn
xuè
shēn
cuì
guāng
liàn
yàn
xīng
fēng
shān
nán
àn
dié
fēi
shān
běi
lěng
lín
bēi
cùn
xīn
yáo
yáo
wèi
shuí
dào
dào
páng
chóu
rén
zhī
zuó
dōng
fēng
míng
jié
lóu
zuò
yáo
tóu
cùn
tián
chǐ
zhái
qiě
lùn
jīn
tóng
tuó
lèi

译文

中原古域之地生长着许多劲草,那草节节如箭竹一样劲挺,草花好象稻穗一样丰实。露珠点点,洒满叶间,十月寒风也吹不倒它。萋萋的劲草不长在王孙贵族的门庭,也不长在奸佞之臣的坟上。草根在土地里长上百尺,无论是枯黄还是繁茂都萦绕护卫着忠魂。我问忠臣为何死去,原来他们是忠贞不屈的汉家志士。尸骨沉埋于地,战血滋养了劲草,绿色的尸液到处闪动,空气中腥风涌起。天气晴朗时山的南面时有蝴蝶飞舞,下雨时山的北面时有麒麟悲泣。劲草在风中摇摇摆摆似乎为将士倾吐愁恨,我这满腔的心事给谁说呢。昨夜的东风又传来敌人的战鼓声,但我们只有志士的骷髅站起来摇头。我这副身躯是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只是忧心我们国家的沦丧。

逐句剖析

"中原地古多劲草":中原古域之地生长着许多劲草,

# 中原:黄河流王,这里泛指中国。

"节如箭竹花如稻":那草节节如箭竹一样劲挺,草花好象稻穗一样丰实。

# 箭竹:竹之一种。《竹谱》:“箭竹,高者不过一丈,节间三尺,坚劲中矢,江南诸山皆有之,会稽所生最精好。”

"白露洒叶珠离离":露珠点点,洒满叶间,

# 离离:鲜明的样子。形容露珠的晶莹闪动。,白露:秋天的露水。

"十月霜风吹不倒":十月寒风也吹不倒它。

# 倒:一作到。

"萋萋不到王孙门":萋萋的劲草不长在王孙贵族的门庭,

# 王孙:泛指贵族子孙。,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谢灵运《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这里代指劲草。

"青青不盖谗佞坟":也不长在奸佞之臣的坟上。

# 谗佞坟:指奸臣的坟墓。谗:说别人坏话。《庄子·渔夫》:“好言人之恶谓之谗。”佞:用花言巧语谄媚人。谄佞:诬陷谄媚。,青青:青色;一说,草木茂盛的样子,亦作“菁菁”。《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游根直下土百尺":草根在土地里长上百尺,

# 尺: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这里采用了夸张手法。,游根:须根。

"枯荣暗抱忠臣魂":无论是枯黄还是繁茂都萦绕护卫着忠魂。

# 枯荣:意为劲草无论是枯黄还是繁茂都是萦绕护卫着忠魂的。荣,草木茂盛。

"我问忠臣为何死":我问忠臣为何死去,

"元是汉家不降士":原来他们是忠贞不屈的汉家志士。

# 士:对男子的美称。,元:通“原”。

"白骨沉埋战血深":尸骨沉埋于地,战血滋养了劲草,

"翠光潋滟腥风起":绿色的尸液到处闪动,空气中腥风涌起。

# 潋滟:本义为水波闪动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绿色尸液的闪动。,翠光:青绿色的光泽。这里指尸体腐败后所分解出来的绿色液状体。

"山南雨暗蝴蝶飞":天气晴朗时山的南面时有蝴蝶飞舞,

"山北雨冷麒麟悲":下雨时山的北面时有麒麟悲泣。

# 麒麟:指墓前的石麒麟。杜甫《曲江》诗:“苑边高冢卧麒麟。”

"寸心摇摇为谁道":劲草在风中摇摇摆摆似乎为将士倾吐愁恨,

# 摇摇:心事重重的样子。

"道傍可许愁人知":我这满腔的心事给谁说呢。

"昨夜东风鸣羯鼓":昨夜的东风又传来敌人的战鼓声,

# 羯鼓:古击乐器,又名“两杖鼓”,音色急促高烈。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盛行于唐代。此处指敌人的军鼓。,东风:即春风。

"髑髅起作摇头舞":但我们只有志士的骷髅站起来摇头。

# 髑髅:即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

"寸田尺宅且勿论":我这副身躯是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

# 寸田尺宅:比喻自家身躯。道家称心为心田,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寸田。尺宅:人的面部是眉目口鼻所在之处,故称尺宅。

"金马铜驼泪如雨":只是忧心我们国家的沦丧。

# 铜驼:《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日:‘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因以铜驼荆棘指变乱后的残破景象。元好问《寄钦止李兄》诗:“铜驼荆棘千年后,金马衣冠一梦中。”连上两句是说,髑髅起作摇头舞,并非痛惜自家身死,而是悲悼国家沦丧。,金马:汉未央官前有铜马,故称金马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劲草行》是元朝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巧妙运用比兴,着力刻画秋天霜风凛冽下依旧挺立不倒的劲草,实则以此赞颂那些秉持民族气节、坚守不降的“汉家不降士”,将他们的高尚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鲜明地彰显出诗人自身浓烈的民族情怀。诗作结尾援引“金马铜驼”的典故,这既是诗人对当时动荡政治局势冷静且精准的洞察,又饱含着他渴盼元蒙统治早日终结的热切心愿,整首诗情感炽热,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朝作为首个由少数民族构建的大一统王朝,在国内施行了严苛的种族等级制度。元初之际,诸多诗人身为宋金遗民,沦落下层社会。他们目睹社会积弊、民族冲突频仍,愤而提笔,创作诸多作品,诗风质朴率直、豪迈奔放。这些诗作聚焦于伤怀时事、愤懑世道,将社会的千疮百孔、劳动人民于苦难中挣扎的凄惨生活一一呈现,《劲草行》便是这类反映现实、抒发民怨诗作中的作品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描绘了霜风中坚韧不倒的劲草,体现了具有民族气节的“汉家不降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期盼元蒙统治结束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借“劲草”来寄托情思,劲草生长之处远离王孙公子、谗佞小人,扎根地下与忠臣之魂相拥,以草的坚守、有节展现诗人对高洁品格、忠诚精神的追求;后文写劲草受战血滋养,为将士倾吐愁恨,借草在风中舞动、骷髅闻鼓起舞等,表达对汉家不降士气节的歌颂,借草言志,委婉深沉。拟人:“草生长蔓延的处所似乎出自草的有意选择”,赋予劲草以人的意识,让它能自主避开权贵与小人,生动形象地突出草的气节,使其形象更鲜活,强化诗人对草的喜爱与钦佩之情,也为后文抒情张本。用典:“忠臣之魂”,暗用古代忠臣良将为国尽忠、不惜身死的典故,如岳飞精忠报国等,虽未详述事迹,但借这一意象引发联想,丰富诗歌内涵,展现诗人对忠诚精神的尊崇,让读者感受历史底蕴,使诗歌情感更厚重深沉,为下文赞颂汉家不降士铺垫。象征:以“劲草”象征忠臣义士与汉家不降士。劲草风吹不倒、不附权贵、扎根深处与忠臣相拥,恰似忠臣坚守气节;战血滋养劲草,草为将士吐愁恨,象征着英烈精神不死,借劲草顽强坚韧、有操守的特性,形象展现英雄群体的高贵品质,深化主题。反衬:以“王孙公子”“谗佞”衬托劲草的高洁。劲草远离这些污浊之人,突显其不攀附、守正道的品质;用“蝴蝶飞舞”“麒麟悲泣”衬托战场的惨烈与将士牺牲的悲壮,以灵动美好之物衬悲凉肃杀之景,强化情感冲击,彰显汉家不降士的伟大。

3. 分段赏析

开篇前八句聚焦于物,着重刻画劲草。先展现其蓬勃茂盛的自然形态,详述它即便遭遇狂风侵袭,依旧坚韧挺立、不为所动的风姿。劲草蔓延之处似有自主抉择,刻意避开王孙公子的庭院,更不会扎根于奸佞小人的坟茔,反而扎根地下百尺,仿若与忠臣英烈的魂魄紧密相依。此间,诗人毫不掩饰对劲草的钟爱与敬仰,情感的蓄积为后文抒情筑牢根基,而第八句恰似桥梁,借由忠臣之魂巧妙牵出忠臣的悲壮结局,顺势开启下半部分的咏人篇章。后半段十二句则将笔触转向人间,着力渲染汉家不降士为国捐躯的凄怆情境,仍紧紧围绕“草”这一关键线索展开。将士们血染疆场,尸骨深埋黄土,其热血滋养出更茁壮的劲草。天晴时,蝴蝶翩跹于草丛,似在凭吊;落雨处,麒麟哀鸣,仿若恸哭。劲草于风中舞动,恰似代将士倾诉满腔愁绪,一旦战鼓擂响,将士的残骸竟也似闻声而起,随风舞动。他们身死魂灭后,所占仅是方寸之地,唯有那见证兴衰的金马铜驼,孤立于荆棘丛中,泪如雨下。第二层对汉家英烈气节的高歌,本质上脱胎于前一层对劲草风骨的精描细绘,两者相互呼应,使得全诗融合为一个有机且和谐的整体。

4. 作品点评

这首咏物诗独具匠心,其精妙之处在于所咏之物与所喻之人在精神层面深度契合,此即为诗歌情感的汇聚点。诗以劲草比拟“汉家不降士”,借草的刚韧展现人的坚贞,句句聚焦劲草特质,却又时时映射人的品格,于萧索清冷之境彰显汉家将士的豪迈气节,将咏物与咏人完美相融,真切映照出当时的混乱局势。同时,诗中精心选取蝴蝶、麒麟、金马铜驼等意象,它们相互交织,渲染出寂寞凄清的氛围,既烘托出汉家将士身后的落寞,又饱含着对冷漠现实的斥责之意,意蕴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至正甲午,盗起瓯.括间,予避地至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

元末明初刘基《竹斋集原序》

# 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言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

元末明初宋濂《竹斋集传》

# 启视之,则焕然《竹斋》新刻也,为之狂喜。时秋暑方盛,篝灯而疾读之,不自知蚊蠛之刺肤与沾汗之流足也。

郭毓《竹斋集序(一)》

# 冕天才纵逸,其诗多排奡遒劲之气,不可拘以常格。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元明之间要为作者。集中无绝句,惟画梅乃以绝句题之。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维桢《大风谣》

下一篇:元·杨维桢《五禽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