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梦里":在关山的梦境中漂泊,
"归来还又、":归来后却已、
"岁华催晚":面临岁月催老的晚年。
"马影鸡声":驿站中马影萧瑟、鸡鸣破晓,
"谙尽倦邮荒馆":尝尽了荒凉客舍的羁旅劳顿。
# 谙:熟悉。
"绿笺密记多情事":绿笺信纸上密密麻麻写满深情往事,
# 绿笺:即绿头笺,是一种笺首饰绿色的纸。
"一看一回肠断":每读一遍便肝肠寸断。
"待殷勤寄与":本欲将信笺寄给,
"旧游莺燕":旧日歌妓,
# 莺燕:借指歌妓。
"水流云散":却知她们已如流水浮云般四散飘零。
"满罗衫是酒":衣衫浸透酒渍,
"香痕凝处":香气凝结处,
"唾碧啼红相半":残留着胭脂泪痕的斑驳。
"只恐梅花":唯恐寒梅,
"瘦倚夜寒谁暖":在冷夜中独自凋零,谁会怜惜它的孤影?
"不成便没相逢日":终不信再无重逢之日,
# 不成便没相逢日:不信没有重逢的日子。
"重整钗鸾筝雁":愿重梳云鬓、再奏琴筝,重拾旧日欢愉。
# 钗鸾筝雁:指梳妆与弹筝。钗鸾:即鸾钗,钗之珍贵者。筝雁:乐器。
"但何郎":何逊,
# 何郎:指何逊。
"纵有春风词笔":纵有何逊般的诗才,
"病怀浑懒":此刻病中愁绪,也懒得再赋新篇。
# 病怀浑懒:言自己虽有何逊的才华,却因伤怀懒得全不愿动笔。浑:全,满。
"使归闽浙":奉命出使闽浙归来,
"岁暮有怀":岁末时节心有所感。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旧婉约词,描绘岁暮归乡的羁旅愁思与对旧日情谊的深切眷恋,以“绿笺密记”“唾碧啼红”等绮丽意象,抒发了词人历经沧桑后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重逢无望的哀婉。
2. 写作手法
比喻:“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谁暖”以梅花凋零暗喻女子因思念而憔悴,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物情感,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借代:“马影鸡声,谙尽倦邮荒馆”,以“马影”“鸡声”代指旅途的艰辛与孤寂,通过具体意象暗示漂泊的疲惫。“旧游莺燕”,以“莺燕”代指昔日歌妓或情人,借动物形象隐晦表达对旧情的追忆。拟人:“梅花瘦倚夜寒谁暖”,将梅花拟人化为独守寒夜的憔悴女子,既呼应女子自身的孤寂,又深化了“无人暖”的悲凉意境。象征:“重整钗鸾筝雁”,以“钗鸾”(发饰)、“筝雁”(乐器)象征对往昔欢愉的追忆与对重逢的期待,含蓄表达希望。借景抒情:“水流云散”以流水、流云的消散比喻旧情难再,借自然之景抒发物是人非的哀叹。
3. 分段赏析
上片从行旅视角引入回忆:首句“关山梦里,归来还又、岁华催晚”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转化了边塞征人的传统意象,又点明词人漂泊后岁暮归家的现实。“马影鸡声,谙尽倦邮荒馆”用声音与视觉意象的组合,将旅途疲惫具象化为日夜颠倒的驿馆生活,其中“马影”呼应温庭筠“鸡声茅店月”的场景,“倦邮”暗含书信难通的无奈。“绿笺密记多情事”至“水流云散”的转折,借助“绿笺”这一传统信纸,将无形思念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字记录,而“旧游莺燕”的消散则暗示人事变迁,“水流云散”既化用陆游词意,又与秦观的“新啼痕间旧啼痕”相合。下片转向心理描写:“满罗衫是酒”至“唾碧啼红相半”通过酒渍与泪痕交织的细节,将愁绪具象为衣物上的痕迹,其中“唾碧啼红”的意象组合延续了唐代“香囊暗解”的婉约传统,也与苏轼的“春宵一刻值千金”形成对照。“只恐梅花”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变化与人心起伏相连,既呼应何逊咏梅的典故,又暗含昭君出塞的传说。结尾“重整钗鸾筝雁”至“病怀浑懒”的转折,延续了南朝乐府“当窗理云鬓”的梳妆意象,并通过“何郎”与“春风词笔”的典故相叠,在才情衰退与期待重逢的矛盾中收束全篇。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抒写离情,真挚深切,回环往复,婉转缠绵。运用对写视角,虚摹对方情态,复沓强化,愈显哀婉。
下一篇:元·元好问《浪淘沙·杨柳日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