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ún
xíng
·
·
suì
zhōu
tíng

朝代:元作者:刘处玄浏览量:3
suì
zhōu
tíng
jīn
nián
chóng
dào
guāng
yīn
jiàn
cuī
rén
lǎo
shì
kōng
shí
hǎo
xiū
xīn
xiū
xíng
xià
shǒu
zhì
zǎo
kěn
wàng
qíng
jiāng
lái
huǐ
ào
sōng
fēng
dào
suí
yuán
bǎo
zhōng
liàn
jiù
gǒng
qiān
xié
yún
kuà
guī
péng
dǎo

译文

去年我曾在周亭逗留,今年又再次来到这里。时光匆匆如箭,催促着人渐渐老去。看透了世间的空幻,我决定放下一切,及早开始修行。若放不下情欲,将来必定会有悔恨和懊恼。在松峰之间,我乐于修道,随遇而安,心满意足。在无中我炼就了真汞和真铅(道家修炼术语),终将携着云彩,骑着仙鹤,回归那蓬莱仙岛。

逐句剖析

"去岁周亭":去年我曾在周亭逗留,

"今年重到":今年又再次来到这里。

"光阴似箭催人老":时光匆匆如箭,催促着人渐渐老去。

"世空识破好休心":看透了世间的空幻,

"修行下手志宜早":我决定放下一切,及早开始修行。

"不肯忘情":若放不下情欲,

"将来悔懊":将来必定会有悔恨和懊恼。

"松峰乐道随缘饱":在松峰之间,我乐于修道,随遇而安,心满意足。

"无中炼就汞和铅":在无中我炼就了真汞和真铅(道家修炼术语),

"携云跨鹤归蓬岛":终将携着云彩,骑着仙鹤,回归那蓬莱仙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云行·去岁周亭》是宋代刘处玄创作的一首感怀词,词的上阕感慨时光飞逝,“去岁周亭,今年重到。光阴似箭催人老”,往昔与今朝的对比,尽显岁月匆匆,而“世空识破好休心,修行下手志宜早”则体现出词人对世事的洞察,劝人看破尘世,尽早踏上修行之路。下阕进一步阐述修行的态度与追求,“不肯忘情,将来悔懊”强调修行者应断情绝欲,否则将徒留悔恨。“松峰乐道随缘饱”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顺应自然的生活状态,在松峰间以道为乐,随缘而安。最后“无中炼就汞和铅,携云跨鹤归蓬岛”充满奇幻色彩,表达了通过修行达到高深境界后,像仙人一般逍遥自在、回归仙境的美好愿景。整首词体现出宋代道教诗词对修行的尊崇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去岁周亭,今年重到。光阴似箭催人老”​​开篇点明时间的推移,“去岁”到“今年”,仅仅一年的时间,作者再次来到周亭,这种时间的快速转换,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时光的飞逝。“光阴似箭催人老”则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它就像离弦之箭,迅速地流逝,使得人逐渐老去。这句流露出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蕴含着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无奈。这种对时光的敏感,暗示着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世空识破好休心,修行下手志宜早。”​​​​“世空识破”表明作者已经看透了世间的虚幻和不实,不再执着于世俗的功名利禄。“好休心”即放下心中的杂念和欲望,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修行下手志宜早”则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态度,既然已经看透世事,就应该尽早开始修行,以免虚度光阴。​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修行的坚定决心。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反映出作者在面对时光流逝时,没有陷入消极的情绪中,而是选择通过修行来寻求解脱和超越。​​“不肯忘情,将来悔懊。松峰乐道随缘饱。”​​“不肯忘情”承接上文,指出如果不能放下世俗的情感和欲望,就会在未来产生悔恨和懊恼。“松峰乐道随缘饱”描绘了作者理想中的修行生活,在松峰之间,乐于追求道家的真理,随遇而安,心满意足。这里的“随缘饱”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不强求的生活态度。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强调了放下情感、追求修行的重要性。同时,“松峰乐道”也展现出作者对这种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无中炼就汞和铅,携云跨鹤归蓬岛。”​​“无中炼就汞和铅”是道家修炼的术语,“汞”和“铅”在这里象征着人体内的精气神等精华物质,通过在“无”中修炼,即排除杂念,达到一种空灵的境界,从而炼就这些精华。“携云跨鹤归蓬岛”则描绘了作者修行成功后的美好愿景,他想象自己能够像仙人一样,携带着云彩,骑着仙鹤,回归到蓬莱仙岛这个理想的仙境之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修行成果的期待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它体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尹志平《一剪梅·新得前高孰可知》

下一篇:元·王处一《行香子·做修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