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ēng
chén
西
qīng
míng

朝代:元作者:耶律楚材浏览量:3
qīng
míng
shí
jié
guò
biān
chéng
yuǎn
lín
fēng
qíng
niǎo
jiān
guān
nán
jiě
shān
huā
làn
màn
zhī
míng
táo
jiǔ
shú
chóu
cháng
luàn
nǎo
bēi
hán
zuì
yǎn
míng
yáo
xiǎng
yuán
jīn
hǎo
zài
huā
shēn
yuàn
zhè
shēng

译文

清明节的时候经过边远之城,让我的心中增了多少情思。野外的鸟叫声让人琢磨不透,山间的野花色彩鲜丽却不知道其名。葡萄酒已经酿熟,却让我愁绪纷乱,玛瑙杯透着寒意,反使醉眼更清明。遥想自己的家园现在好不好,鹧鸪的叫声在开满梨花的深院中回响着。

逐句剖析

"清明时节过边城":清明节的时候经过边远之城,

# 边城:边远之城。

"远客临风几许情":让我的心中增了多少情思。

# 几许情:有多少情思。,远客:作者自指。

"野鸟间关难解语":野外的鸟叫声让人琢磨不透,

# 间关:摹声词。鸟鸣之声。

"山花烂熳不知名":山间的野花色彩鲜丽却不知道其名。

# 烂熳:色彩鲜丽。熳:一作漫。

"葡萄酒熟愁肠乱":葡萄酒已经酿熟,却让我愁绪纷乱,

# 愁肠:愁苦之心。,葡萄:一作蒲萄。

"玛瑙杯寒醉眼明":玛瑙杯透着寒意,反使醉眼更清明。

# 醉眼明:醉后目光炯炯有神。,玛瑙杯寒:玛璃酒杯,晶莹透明,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遥想故园今好在":遥想自己的家园现在好不好,

#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梨花深院鹧鸪声":鹧鸪的叫声在开满梨花的深院中回响着。

# 鹧鸪声:暗示家里人盼望他回家,以表达思念家乡之情。鹧鸪,鸟名,古代以为它的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本草纲目·禽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庚辰西域清明》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点明清明时节在边城的场景,带出游子临风的怅惘;颔联描写西域特有的野鸟山花,以“难解语”“不知名”道出异乡的陌生感;颈联写独饮葡萄酒时的复杂心绪,通过“愁肠乱”“醉眼明”展现思乡之情;尾联转入对故园梨花的追忆,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边塞游子的独特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耶律楚材(1190~124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出生于燕京(今北京)。出身契丹贵族家庭,蒙古成吉思汗十年,应成吉思汗之招至漠北,随成吉思汗西征。窝阔台汗三年,任中书令,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创举颇多,在蒙元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后因受排挤悲愤而死。文宗至顺元年,谥文正。耶律楚材文学主张承金而来,善诗文。他既崇尚古雅、古朴、自然、简淡的诗风,也推崇清新雄奇。亦能词,格调清放俊健,意境深远。著有《湛然居士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庚辰西域清明》是耶律楚材于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所作。当时,三十岁的他正随成吉思汗远征西域。西域纬度较中原更低,春温时节来得较晚,虽已至清明,此地才展露出动人的春光——耳畔是间关啼鸣的野鸟,眼前是烂漫盛放的山花。面对良辰美景,诗人把酒临风,却难抑如乱山横亘的乡愁,于是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思乡诗。诗中写清明时节西域的春景,野鸟啼鸣、山花烂漫,诗人独饮葡萄酒时触发的乡愁,最后以故园梨花鹧鸪声作结,在异域风光中透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铺陈:“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先铺叙西域特有的葡萄酒和玛瑙杯,再层层递进描写饮酒后的复杂心绪,为尾联思乡作铺垫。对比:“野鸟间关难解语”与故乡熟悉的鸟鸣形成对比,“山花烂漫不知名”与故园熟知的花草形成对照,突出身在异域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开门见山:首句“清明时节过边城”直截了当点明时间地点,次句“远客临风几许情”立即引出羁旅愁思,开篇即奠定全诗情感基调,避免迂回铺垫,使读者迅速进入诗人营造的边塞思乡意境。

3. 分段赏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开篇即点明时令与地点,以“远客临风”四字直抒胸臆,奠定全诗羁旅思乡的基调。此句开门见山,一破题就带起满纸波澜。“几许情”三字含蓄蕴藉,为下文情感展开预留空间。“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看似寻常的景物描写,却因“难解语”“不知名”的独特修饰而别具深意。这些景物与故乡既相似又不同,准确传达出“远客”的陌生感。诗人以本色语言,不假雕琢地刻画了边城特有的自然风貌。“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西域特色的“葡萄酒”“玛瑙杯”入诗,承“边城”意象而来。“愁肠乱”三字层层递进,将借酒消愁却更添烦乱的心绪刻画得淋漓尽致;“醉眼明”则以反常的清醒状态,凸显思念之深切。一个“乱”字道尽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一个“明”字写尽愈醉愈醒的思乡情。“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结句由实入虚,以“遥思”之笔自然转入故园回忆。经过前文的铺陈,此处的“梨花深院”与“鹧鸪声”更显情真意切。诗人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故园意象,在声、色交融中完成情感的升华。

4. 作品点评

耶律楚材作诗常以本色见长,不事雕琢、毫无矫饰。此诗语言自然,对仗工整,独具天然韵致。正如宋李淦所言:“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文则精义》二一)其所谓“直”与“质”,正是艺术创作返璞归真之境,以此观照此诗,可谓的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征途中的此诗,以本色胜,不假雕饰,亦不矫情。

现代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杨子才《古今七律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吉昌《留客住·悟生灭》

下一篇:元·倪瓒《怀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