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过边城":清明节的时候经过边远之城,
# 边城:边远之城。
"远客临风几许情":让我的心中增了多少情思。
# 几许情:有多少情思。,远客:作者自指。
"野鸟间关难解语":野外的鸟叫声让人琢磨不透,
# 间关:摹声词。鸟鸣之声。
"山花烂熳不知名":山间的野花色彩鲜丽却不知道其名。
# 烂熳:色彩鲜丽。熳:一作漫。
"葡萄酒熟愁肠乱":葡萄酒已经酿熟,却让我愁绪纷乱,
# 愁肠:愁苦之心。,葡萄:一作蒲萄。
"玛瑙杯寒醉眼明":玛瑙杯透着寒意,反使醉眼更清明。
# 醉眼明:醉后目光炯炯有神。,玛瑙杯寒:玛璃酒杯,晶莹透明,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遥想故园今好在":遥想自己的家园现在好不好,
#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梨花深院鹧鸪声":鹧鸪的叫声在开满梨花的深院中回响着。
# 鹧鸪声:暗示家里人盼望他回家,以表达思念家乡之情。鹧鸪,鸟名,古代以为它的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本草纲目·禽部》)。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耶律楚材(1190~124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出生于燕京(今北京)。出身契丹贵族家庭,蒙古成吉思汗十年,应成吉思汗之招至漠北,随成吉思汗西征。窝阔台汗三年,任中书令,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创举颇多,在蒙元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后因受排挤悲愤而死。文宗至顺元年,谥文正。耶律楚材文学主张承金而来,善诗文。他既崇尚古雅、古朴、自然、简淡的诗风,也推崇清新雄奇。亦能词,格调清放俊健,意境深远。著有《湛然居士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思乡诗。诗中写清明时节西域的春景,野鸟啼鸣、山花烂漫,诗人独饮葡萄酒时触发的乡愁,最后以故园梨花鹧鸪声作结,在异域风光中透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铺陈:“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先铺叙西域特有的葡萄酒和玛瑙杯,再层层递进描写饮酒后的复杂心绪,为尾联思乡作铺垫。对比:“野鸟间关难解语”与故乡熟悉的鸟鸣形成对比,“山花烂漫不知名”与故园熟知的花草形成对照,突出身在异域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开门见山:首句“清明时节过边城”直截了当点明时间地点,次句“远客临风几许情”立即引出羁旅愁思,开篇即奠定全诗情感基调,避免迂回铺垫,使读者迅速进入诗人营造的边塞思乡意境。
3. 分段赏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开篇即点明时令与地点,以“远客临风”四字直抒胸臆,奠定全诗羁旅思乡的基调。此句开门见山,一破题就带起满纸波澜。“几许情”三字含蓄蕴藉,为下文情感展开预留空间。“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看似寻常的景物描写,却因“难解语”“不知名”的独特修饰而别具深意。这些景物与故乡既相似又不同,准确传达出“远客”的陌生感。诗人以本色语言,不假雕琢地刻画了边城特有的自然风貌。“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西域特色的“葡萄酒”“玛瑙杯”入诗,承“边城”意象而来。“愁肠乱”三字层层递进,将借酒消愁却更添烦乱的心绪刻画得淋漓尽致;“醉眼明”则以反常的清醒状态,凸显思念之深切。一个“乱”字道尽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一个“明”字写尽愈醉愈醒的思乡情。“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结句由实入虚,以“遥思”之笔自然转入故园回忆。经过前文的铺陈,此处的“梨花深院”与“鹧鸪声”更显情真意切。诗人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故园意象,在声、色交融中完成情感的升华。
4. 作品点评
耶律楚材作诗常以本色见长,不事雕琢、毫无矫饰。此诗语言自然,对仗工整,独具天然韵致。正如宋李淦所言:“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文则精义》二一)其所谓“直”与“质”,正是艺术创作返璞归真之境,以此观照此诗,可谓的评。
# 征途中的此诗,以本色胜,不假雕饰,亦不矫情。
现代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杨子才《古今七律观止》
上一篇:元·王吉昌《留客住·悟生灭》
下一篇:元·倪瓒《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