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lái
·
·

朝代:元作者:佚名浏览量:3
tiān
sūn
tíng
xiá
rén
shì
qiān
jiā
qiǎo
máng
xiǎng
shuāng
xīng
xīn
shì
huà
tóu
cháng
yuè
huí
shǒu
xiào
sān
láng

译文

织女在七夕之夜停下了织机,获得片刻闲暇,人间千万家女子正忙着穿针乞巧,祈求心灵手巧,想象牛郎织女双星相会,心中藏着无数心事,私语绵长。七月初七这一天,双星回首,仿佛在笑看人间的三郎。

逐句剖析

"天孙一夜停机暇":织女在七夕之夜停下了织机,获得片刻闲暇,

# 天孙:织女,传说为天帝的孙女。

"人世千家乞巧忙":人间千万家女子正忙着穿针乞巧,祈求心灵手巧,

# 乞巧: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向月穿针的风俗。

"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想象牛郎织女双星相会,心中藏着无数心事,私语绵长。

# 双星:织女星与牛郎星。

"七月七":七月初七这一天,

"回首笑三郎":双星回首,仿佛在笑看人间的三郎。

# 三郎:唐明皇李隆基的小名。自居易《长恨歌》中,有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密誓的描写:“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春来·七夕》是元代民间散曲家所作的一首咏七夕节的小令。作品聚焦七夕两大特色:天上牛郎织女的浪漫相会与人间妇女的“乞巧”风俗,以“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对仗句兼顾神话与民俗,一“暇”一“忙”相映成趣。第三句“想双星”引发对情侣心事的遐想,末句“七月七,回首笑三郎”运用双关:既指杨贵妃与唐玄宗七夕密誓的甜蜜,亦暗讽二人爱情悲剧的结局,借历史典故深化节日对人间真情的赞美与反思。全曲语言凝练,双关巧妙,在神话、民俗与历史的交织中,展现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小令,也是一首咏七夕节的民俗诗。介绍了七夕节的两大核心元素——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与民间“乞巧”风俗,描绘了“千家乞巧”的热闹场景与“双星相会”的浪漫意境,体现了节日与日常生活、幸福理想的紧密联系。通过“回首笑三郎”的双关叙事,营造出欢乐与反思交织的情感氛围,表达了对人间真情的赞美与对爱情悲剧的复杂感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末句“回首笑三郎”化用《长恨歌传》中唐玄宗(三郎)与杨贵妃七夕密誓的典故。原典中二人“愿世世为夫妇”的深情,与后文“安史之乱”中阴阳相隔的悲剧形成对照,作者借此典故,既展现节日的爱情主题,又通过历史反思,赋予“笑”字双关含义(甜蜜与讽刺),深化情感层次。双关:末句“七月七,回首笑三郎”中,“笑”可理解为杨贵妃对唐玄宗的含情一笑(甜蜜),亦可解读为世人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嘲笑(讽刺),双关手法使诗句兼具温情与反思,余味无穷。

3. 分段赏析

“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首句点明天上织女停机赴鹊桥会的“暇”,与人间千家妇女穿针乞巧“忙”,对仗工整,一“暇”一“忙”,既关联神话传说,又展现民俗活动,总括七夕核心元素。“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以“想”字领起,引发读者对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深情遐想,蕴含缅怀、怜惜、羡慕等复杂情感,语言简练而意蕴丰沛。“七月七,回首笑三郎”:双关之笔,既写杨贵妃与唐玄宗七夕密誓时的含情“回首”,重现节日的浪漫;又暗指二人爱情终成悲剧,“笑”中暗含对无常命运的嗟叹,历史典故与现实思考交织,收束有力,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借七夕佳节这一特定时节点,巧妙勾连天上人间,既展牛郎织女爱情之忠贞,又现世人对美好生活之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吴西逸《梧叶儿·香随梦》

下一篇:元·谭处端《如梦令·物外遨游落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