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huā

朝代:元作者:高士谈浏览量:3
lái
shí
gōng
liǔ
wàn
huáng
fēi
qiú
mǎn
páng
yáng
huā
gèng
piāo
dàng
yáng
huā
zhǐ
shì
chūn
máng

译文

来的时候,宫中柳树垂下万千嫩黄的丝绦,离去的时候,杨花如飞动的绒球布满道路两旁。我比起杨花来,漂泊得更加无依无靠,杨花只不过在一个春天里四处飘荡。

逐句剖析

"来时宫柳万丝黄":来的时候,宫中柳树垂下万千嫩黄的丝绦,

# 宫柳万丝黄:一作万缕弄轻黄。缕:条。轻黄:淡黄,嫩黄,形容黄色淡得若有似无。

"去日飞球满路旁":离去的时候,杨花如飞动的绒球布满道路两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我比起杨花来,漂泊得更加无依无靠,

"杨花只是一春忙":杨花只不过在一个春天里四处飘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杨花》是宋代高士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说是宋代石愗所作。诗描绘了杨花从官柳初黄时的孕育,到飞球满路旁的飘落过程,诗人由此联想到自身,发出“我比杨花更飘荡”的感慨,突出自己漂泊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杨花仅一春忙碌,而自己终年漂泊。通篇未着一字提及家乡,却将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以杨花的飘荡为喻,并更进一步,感慨自己比杨花更为飘荡,恰似古人所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描绘了杨花从官柳初黄时的孕育,到飞毬满路旁的飘落过程,诗人由此联想到自身,感慨自己漂泊的程度远超杨花,体现出诗人终年漂泊、远离故土的孤寂无奈,表达了浓郁的身世之悲与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拟:诗人以杨花自比,将杨花随风飘荡、无法自主的特质巧妙地映射到自身,形象展现出自己远离家乡、于仕途辗转的漂泊之态。通过强调“我比杨花更飘荡”,凸显出自己与杨花在漂泊程度上的巨大差异,以杨花一春之忙反衬自身终年漂泊的凄苦,极大地强化了情感表达,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情景交融:“来时官柳万丝黄,去日飞毬满路傍”,描绘了杨花从孕育到飘落的春景变化,看似单纯写景,实则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时光易逝、繁华不再的惆怅情感基调,暗示着诗人漂泊不定的人生轨迹,为后文抒发身世之悲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来时宫柳万丝黄,去日飞球满路旁”:从多个角度描绘了杨花的形象。在早春时节,杨柳万千枝条竞相生长,嫩绿的叶片与淡黄色的叶芽交相辉映,仿佛挂满了晶莹的珠玉,婀娜多姿。此时初绽的杨花,颜色淡黄,若隐若现。待到阳春三月,春风拂过,杨柳尽情舒展,那杨花如雪花般飘坠而下,落到地面后,又随风滚动,渐渐聚集成球,恰似棉花铺满了道路两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着重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慨。杨花虽漂泊无依,却仅在每年春季忙碌一番,随着春天的离去,它的飘荡之旅也告一段落。然而,诗人自己却因游宦生涯,不得不长久离别家园,在不同的地方往来赴任。与只在春天飘荡的杨花相比,自己一年到头都在飘零,这怎能不让人愁绪满怀?面对这残春时节杨柳飞絮的景象,诗人心中的乡思如潮水般涌起,感慨万千。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将情景完美交融,语言简洁含蓄却又精巧细腻。诗中虽未运用生僻的字词与典故,却能凭借质朴的文字触动读者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伯成《【中吕】阳春曲_别情多情去》

下一篇:元·王冕《独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