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shuǐ
juàn

朝代:元作者:揭傒斯浏览量:3
shāo
shāo
yún
shuǐ
dòng
ǎi
ǎi
yān
fēng
luàn
yuǎn
yǐn
guī
ráo
shuāng
lín
jué
àn
fāng
yǐn
lún
jié
qiáo
bàn
shuǐ
kuò
shān
gèng
yáo
yōu
kōng
hàn
màn

译文

云雾轻轻浮动,水面微微荡漾‌,烟霭笼罩的山峰若隐若现,显得纷乱朦胧‌。远处的渡口指引着归舟‌,两岸高耸的山崖临近陡峭的河岸‌。正想效仿那些隐居山林的高士‌,想要与渔樵之人结为伴侣‌。水面辽阔,山峦遥远‌,期盼的隐逸之约终究落空‌。

逐句剖析

"稍稍云水动":云雾轻轻浮动,水面微微荡漾‌,

"蔼蔼烟峰乱":烟霭笼罩的山峰若隐若现,显得纷乱朦胧‌。

# 蔼蔼:暗淡的样子。

"远浦引归桡":远处的渡口指引着归舟‌,

# 归桡:归舟。桡,船桨;引申为船的意思。

"双崖临绝岸":两岸高耸的山崖临近陡峭的河岸‌。

# 绝岸:断岸。绝,断。

"方思隐沦客":正想效仿那些隐居山林的高士‌,

# 隐沦:指隐士。,方:始。

"欲结渔樵伴":想要与渔樵之人结为伴侣‌。

# 渔樵:捉鱼打柴的人。,欲:要想。

"水阔山更遥":水面辽阔,山峦遥远‌,

"幽期空汗漫":期盼的隐逸之约终究落空‌。

# 汗漫:广泛,漫无边际。此处指漫无后期。,幽期:幽隐的期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水卷》是元代文学家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生动地描绘了云水飘渺、烟峰缭绕的山水美景,以及远浦归舟、双崖绝壁的壮阔景象。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云雾浮动、烟峰缭乱,远方的渡口引着归舟,两岸陡峭的山崖高耸入天。后四句则抒发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他想效仿隐士,与渔樵为伴,但因山水阻隔,美好的隐居愿望终究落空。诗中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了其与渔樵为伴的闲适愿望。然而,面对水阔山遥的现实,诗人又深感幽期难觅的惆怅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章家,“元诗四大家”之一

揭傒斯(1274~1344),元代文章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延祐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累官至翰林侍讲学士。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揭傒斯与虞集、杨载、范梈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又与柳贯、黄溍、虞集并称为“儒林四杰”。其诗诸体皆善,尤长于五言,风格清丽婉转,别饶风韵。其诗歌内容广泛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大胆揭露社会弊端。其为文叙事严整,语简而洁。主要作品有《燕氏救兄诗》《答胡汲仲书》《与萧维斗书》等。著有《揭文安公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生动描绘了云水飘荡、烟峰缭绕的山水美景,以及远处渡船归岸、双崖绝壁的壮阔景象。诗中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了与渔樵为伴的闲适愿望,但在面对水阔山遥的广阔天地时,又不禁生出难以寻觅知音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稍稍云水动,蔼蔼烟峰乱”描绘的是动态景象,水面微波轻漾,云气缓缓流动,烟霭中的山峰仿佛也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呈现出一种灵动的变化感;而“远浦引归桡,双崖临绝岸”则是静态画面,远处水边的归船似被定格,陡峭的山崖矗立在绝壁旁,形成稳定而庄重的轮廓。一动一静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山水的生机与静谧,又让画面在变化中透着沉稳,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稍稍云水动,蔼蔼烟峰乱”,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云雾轻轻浮动,水面微微荡漾,烟雾笼罩的山峰若隐若现。诗人用“稍稍”“蔼蔼”等叠词,生动地表现出山水云雾缭绕的朦胧美,一个“乱”字更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三四句“远浦引归桡,双崖临绝岸”,转向静态描写。远处的渡口引导着归舟,两岸陡峭的山崖高耸入云。“引”字赋予渡口以人的动作,而“临”字则突显了山崖的险峻,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图景。后四句“方思隐沦客,欲结渔樵伴。水阔山更遥,幽期空汗漫”,转入抒情。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想要效仿隐士,与渔樵为伴。但“水阔山更遥”的现实阻挡,让美好的隐居愿望落空。“汗漫”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理想难以实现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侯善渊《诉衷情·爱河深处好抽头》

下一篇:元·方夔《晚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