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shì
néng
yuǎn
lóu

朝代:元作者:范梈浏览量:2
yóu
xiàn
tiān
chí
péng
guī
wèn
liáo
dōng
rén
shēng
wàn
shì
wéi
kuǐ
jiāng
shān
liáo
kuò
qǐng
jūn
jiǔ
shǎo
liú
wèi
tòng
zhuó
wáng
jiā
néng
yuǎn
zhī
gāo
lóu
zuì
pěng
gōu
xiá
zhōng
jiàn
zhuó
duàn
qiān
qiū
wàn
chóu
cāng
míng
zhāo
shè
yān
diàn
sāng
zhī
zhèng
chuāng
miàn
kūn
lún
chí
shàng
táo
huā
jìn
dōng
fēng
qiān
wàn
piàn
qiān
wàn
piàn
luò
shuí
jiā
yuàn
qīng
hǎi
shuǐ
liú
xiá
xiè
zūn
qián
wàng
xiāng
chóu
chàng
tiān

译文

遨游不要问南海大鹏,归去不要问辽东仙鹤。人生都须自作自为,哪怕每次仅仅迈出的是半步,长久积累,就可以进入一个宽广的世界。希望你得到美酒不要少饮,和我一起痛饮看这王氏能远楼。待到微醺时小心翼翼的捧着吴地利剑,斩断那千秋万代的愁怨。旭日东升,光照燕京城郊,繁茂的桑枝重重叠叠好似掩映窗棂的窗面。昆仑池上的碧桃花开正艳,东风吹过千千万万的花瓣在空中飘舞。可是那千千万万片桃花,究竟落在谁家呢?希望能将那滔滔不绝的海水化作美酒,饮之不尽。寄语酒樽之前思乡的朋友,那何须惆怅伤感呢。

逐句剖析

"游莫羡天池鹏":遨游不要问南海大鹏,

# 天池鹏:南海大鹏鸟,语出《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归莫问辽东鹤":归去不要问辽东仙鹤。

# 辽东鹤:指传说中的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化鹤归飞之事(事见旧题东晋·陶潜《搜神后记》)。

"人生万事须自为":人生都须自作自为,

"跬步江山即寥廓":哪怕每次仅仅迈出的是半步,长久积累,就可以进入一个宽广的世界。

# 寥廓:广远,空阔。,跬步:半步。跨出一脚;后引申为举步、迈步此处前后两解皆通。

"请君得酒勿少留":希望你得到美酒不要少饮,

"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和我一起痛饮看这王氏能远楼。

"醉捧勾吴匣中剑":待到微醺时小心翼翼的捧着吴地利剑,

# 勾吴匣中剑:春秋时吴国以善造剑(有干将、莫邪等)著称故后人常借吴剑来称宝剑。勾吴:即吴国。

"斫断千秋万古愁":斩断那千秋万代的愁怨。

"沧溟朝旭射燕甸":旭日东升,光照燕京城郊,

# 燕甸:元大都的郊野。燕:元大都古为燕地。,朝旭:朝阳。,沧溟:大海。

"桑枝正搭虚窗面":繁茂的桑枝重重叠叠好似掩映窗棂的窗面。

# 虚窗:指能远楼的窗子。虚:窗为屋之敞洞,故称“虚。,桑枝:扶桑(神话中长在东方日出处的神树)的树枝。

"昆仑池上碧桃花":昆仑池上的碧桃花开正艳,

# 昆仑池上碧桃花:传说神仙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上有瑶池,种有仙桃,三千年一开花。昆仑池,传说西王母所居宫阙,“左带瑶池,右环翠水”。见《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引《集仙录》。

"舞尽东风千万片":东风吹过千千万万的花瓣在空中飘舞。

"千万片":可是那千千万万片桃花,

"落谁家":究竟落在谁家呢?

"愿倾海水溢流霞":希望能将那滔滔不绝的海水化作美酒,饮之不尽。

# 流霞:传说中神仙的饮料名,“每饮一杯,数月不饥”(东汉·王充《论衡·道虚》)。

"寄谢尊前望乡客":寄语酒樽之前思乡的朋友,

# 尊前:饮席前。尊,通“樽”,酒杯。,寄谢:传告。谢,告诉。

"底须惆怅惜天涯":那何须惆怅伤感呢。

# 底须惆怅惜天涯:此句意为,何必为远离家乡浪迹天涯而惆怅、悲哀呢!底须:何须。惜,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王氏能远楼》是元代诗人范梈创作的一首歌行体乐府诗。这首诗通过登楼畅饮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感触,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诗的前四句说,若能妥善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即便身处狭小的房间,也会觉得天地宽广;中间四句转而写眼前的场景,描述在王氏能远楼尽情畅饮,用尽情歌唱、大量饮酒的方式寻求自我宽解;后八句表达情感,并告诉那些思念家乡的人,不必被乡愁紧紧缠绕、无限惆怅。整首诗整体意境宽广,各种景象不断出现,平仄交替,连续不断,一气呵成,让人感受到意象的活跃和胸怀的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时年范梈三十六岁,初至京城大都(今北京),以卖卜为业谋生。某日,他与友人共饮于郊外王氏所建的能远楼,登高望远之际,感怀自身漂泊际遇与人生无常,遂挥笔写下此诗,既抒胸中忧愤,亦以旷达之语劝慰友人、自我开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王氏能远楼》是一首抒情哲理诗。此诗借与友人登楼痛饮的场景,抒发了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和超脱尘世的高情逸志。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描绘登楼所见朝阳普照、桑枝掩窗的晨景,但“桑枝”暗含扶桑神树传说,将现实光影转化为神话意象。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游莫羡天池鹏”至“跬步江山即寥廓”“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开篇突兀,以“天池鹏”“辽东鹤”两种传说(分别出自《庄子》与陶渊明诗)暗喻人生追求的虚妄。诗人认为,与其羡慕神鸟的逍遥或仙人的归隐,不如直面现实,强调“人生万事须自为”——即通过自身努力在有限境遇中开拓心境,而非依赖外物。后句“跬步江山即寥廓”进一步深化此意:即便只是半步的积累,精神上的自为也能让方寸之地显得广阔。此四句以六言句式起势,节奏明快,打破传统诗歌的婉转含蓄,直接点明“精神超越”的核心主题。第二段:“请君得酒勿少留”至“斫断千秋万古愁”诗人邀友痛饮于能远楼,以“醉捧勾吴匣中剑”的夸张动作,将抽象愁绪具象化为可斩断的实体。其中“醉捧”二字既显豪情,又暗含孤傲——借酒消愁并非沉溺,而是以主动姿态反抗世事变化无常。此句化用李白“抽刀断水”的意象,但反其消极为积极:李白以刀断水喻愁绪难断,范梈则以剑斫愁显斩截之力,语气更为果决,体现元代文人直面困境的勇气。第三段:“沧溟朝旭射燕甸”至“底须惆怅惜天涯”由酒及景,展开宏阔想象。前四句写实景:海上朝阳映照燕京郊野,桑枝轻拂楼窗,画面明丽却暗藏时间流逝(“桑枝”呼应“扶桑”神话,隐喻日升月落)。后四句转写虚境:昆仑池上碧桃纷飞如雨,花瓣散落无定,最终以“愿倾海水溢流霞”的桀骜不驯的姿态——将海水化酒,既呼应前文痛饮之豪情,又以“流霞”(仙酒)的意象消解乡愁。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涉及的范围广,使用的意象多。时间上,从古代到现在,往前追溯千年,下到如今,涵盖范围广,变化快;空间上,从天上到地下,从神仙世界的虚幻景象到人间的平常环境,各种奇异的景象,说出现就出现,说消失就消失。时间和空间结合,各类意象不断出现,变化大,替换多,速度快,让整首诗读起来连贯流畅,有光彩流动的感觉,给人有气势且丰富的艺术体验。而且句子结构长短不一,通过换韵,变化灵活,形成了起伏大、开合幅度大的气势,把内心的情感和豪迈的话语,表达得很充分,有抒发的畅快。揭傒斯评价他的诗说:“像秋天天空中的云,晴天里的雷雨,变化多端,不受约束。又像山中修道的人,不吃五谷学道,身体瘦削但神情自然。又像猛鹰飞过原野,单独的鹤鸣叫,周围没人,一片碧绿延伸万里。”(《范先生诗序》)现在看这首诗,确实像他说的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雄浑流丽,步骤中程。

明胡应麟《诗薮》

# 范德机在元以诗名天下,编集唐人诗以为格式于李杜二家尤为用力。虞集曾不无贬抑地说他是“唐临晋帖”,胡应麟回护道:“唐临晋帖,近而肖也。”我们看他这首诗,实出人于太白长吉之间,既挥洒自如,又绚丽多彩,然其情辞皆从胸次流出,不是摹拟者所能及的。善临帖者,应有一定创意。唐人临王羲之《兰亭序》数家,不是各具风采么?范德机此诗好处,又岂“肖”字而已。

不详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

# 本诗痛感人生变幻,世事无常。气宇超迈意象飞翔,近乎李白苏轼诗的豪放风格。

不详上海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刘明浩《宋元诗观止》下册

# 此诗为作者高楼畅饮之后所作,表达仙界难达,仙事难为,唯尊前一醉,万愁俱消的豪情与逸兴。情怀超迈,气势高扬,一气贯注,淋漓酣畅,顾得李太白歌行之遗韵。

不详华东师范大学文学教授朱惠国《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 元明清诗、词、文》

# 本诗表达了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与时不我待、随境而安的情绪。用笔随意挥洒,写登楼而不坐实登临所见,而是任感情所至,借题发挥,跳荡不羁,气势雄阔,是元人学李白歌行的代表作。

不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李梦生《古诗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雨《如梦令·绿锦峰峦似绣》

下一篇:元·马钰《长思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