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wén

朝代:元作者:萨都剌浏览量:2
rén
chuī
qiū
fēng
wài
běi
shān
qián
yuè
hán
yǒu
jiāng
nán
wèi
guī
pái
huái
zhōng
lán
gān

译文

知道是什么人在秋风里吹起竹笛,北固山在夜色里清晰可辨,冷冷的月光让人遍体生寒。还有身在江南不能回家的北方过客,整夜徘徊,只能倚在栏干边,望月怀念亲人和家乡。

逐句剖析

"何人吹笛秋风外":知道是什么人在秋风里吹起竹笛,

"北固山前月色寒":北固山在夜色里清晰可辨,冷冷的月光让人遍体生寒。

# 北固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

"亦有江南未归客":还有身在江南不能回家的北方过客,

"徘徊终夜倚阑干":整夜徘徊,只能倚在栏干边,望月怀念亲人和家乡。

# 阑干:指代栏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夜闻笛》乃元代诗人萨都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巧妙点明时间为秋夜,地点在北固山一带,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画面,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后两句着重刻画诗人自身形象,通过“徘徊”“倚阑干”的动作描写,细腻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浓郁的乡愁。整首诗语言质朴简洁,却饱含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萨都剌(1307?~1359?),元代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西域答失蛮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进士,官至南台侍御史。萨都剌的诗词,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部分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其山水诗颇见功力,不少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在诗歌技巧上,其作品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段;层层深入、凝练简洁;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联通使用,互相比譬。主要作品有《雁门集》《萨天锡诗集》《天锡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夜闻笛》是萨都剌客居江南时,在某个秋夜听闻悠悠笛声有感而作。据萨龙光考证,此诗创作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彼时,萨都剌刚登进士第,便被派往镇江,出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一职。萨都剌年少时,家庭突遭变故,无奈之下,只能外出经商,为家人的生计四处奔波。其早期诗作中,多次流露出天涯漂泊、与家人分离的悲苦。像在《客中九日二首》里,就有“寥落天涯岁月赊,每逢佳节每思家”这样饱含思乡之情的诗句,足见其内心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诗。它描绘了秋夜这一特定时间,以及北固山这一地点,勾勒出秋风外笛声悠扬、北固山前月色清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刻画了诗人自己作为江南未归客,整夜徘徊、倚靠着阑干的形象,体现出诗人内心因思乡而产生的纠结与愁绪,表达了诗人深深的乡愁。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秋风”一词巧妙呼应题目,点明时令为秋。“吹笛”则与标题里的“闻笛”紧密对应。秋风瑟瑟,带来丝丝寒意,与此同时,那随风飘来的笛声,以及洒下清辉的月色,似乎也都裹挟着阵阵冷意。缥缈的笛音,于秋风中若隐若现;幽静的远山,在夜色里朦胧可见;清冷的月色,如水般倾洒大地。如此情境,极易撩拨起人们内心的怀想。即便秋风中传来的笛声并非专为离别而奏,可在这秋意浓浓的氛围里,也难免会触动心中那根伤感的弦。至于诗的后两句,“倚阑干”这一动作,在诸多诗词中,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凭栏观景时的孤寂场景。当一个人孤零零地倚靠在阑干旁,那份寂寞与凄冷不言而喻,这便是为何诗词中常有“独自莫凭栏”之类的表述。此处或许化用了苏轼词的意境:“何处倚阑干?弦管高楼月正圆。蝴蝶梦中家万里,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在这秋月高悬、清辉四溢的夜晚,诗人静静地倚着阑干,耳畔传来的笛声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思乡的闸门,使那满腔的思乡之情如潮水般难以平息。

3. 作品点评

《秋夜闻笛》仅以简洁的四句诗,便勾勒出一个完整且动人的意境。秋夜深沉,悠悠笛曲自远方袅袅传来,瞬间触动了作者心底那缕思乡的愁绪。抬眼望去,夜色中的北固山朦胧伫立,作为离家客居江南的游子,此刻已被乡愁紧紧缠绕,辗转难眠,整夜沉浸在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中。这首诗看似只是平淡叙述。“闻笛”这一寻常小事所引发的种种思绪,但正是在这特定场景下自然滋生的乡愁,触动了每一个漂泊在外之人的心弦。萨都剌年少时,即便习惯漂泊,却也会感慨“虽云少年惯作客,便觉此日难为情”,试图压抑、掩饰内心的思乡之情;待至年老,历经宦游沧桑,发出“宦游既知离别苦,何如拂衣归故乡”的喟叹,流露出饱经漂泊后强烈的叶落归根之愿。而此时正值中年的诗人,一句“徘徊终夜倚阑干”,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将那被思念家人的情感深深折磨的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诗中语言质朴简洁,所运用的秋风、笛声、月色等意象也并非独具新意,然而,这首诗却经得起反复品味。它以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人心,极易引发客居他乡之人的共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萨都剌诗歌清新秀丽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首写天涯倦客,四海飘流的诗。首句应题,第二句点出夜字,三、四句感物抒怀,表现了羁旅愁思。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教授丁文庆《回回古诗三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薛昂夫《【中吕】山坡羊_销金锅在,》

下一篇:元·王元鼎《【正宫】醉太平_寒食珠帘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