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àn
jiāo
·
·
huā
cǎo
cuì
biān
juàn
shí
yǐn
shuǐ
zhuàn

朝代:元作者:完颜亮浏览量:3
tiān
dīng
zhèn
xiān
fān
yín
hǎi
sǎn
luàn
zhū
liù
chū
huā
fēi
gǔn
gǔn
píng
tián
liǎo
shān
zhōng
qiū
hào
diān
kuáng
lín
chāng
jué
chè
duàn
zhēn
zhū
suǒ
lóng
hān
zhàn
lín
jiǎ
mǎn
tiān
piāo
luò
shuí
niàn
wàn
guān
shān
zhēng
jiāng
gǎo
dài
zhàn
jiǎo
yìng
máo
guāng
yáo
jiàn
shā
héng
róng
háo
xióng
piān
yīng
yǒng
gòng
tán
bīng
lüè
pīn
zuì
kàn
kōng
liáo
kuò

译文

雪啊,仿佛天兵天将挟着巨怒,将那银子铺成的大海掀翻,将那珍珠缀成的帘子拆散打乱。六角形的雪花滚滚飞舞,把那山中的丘壑起伏填成一片平坦。这雪又像癫狂不已的白虎,以及猖獗横行的白麒麟,一齐扯断了珍珠绳索。还宛如鏖战的玉龙,打得鳞甲满天飘散。谁曾想起那雄关山岭上,将士在寒风中伫立,雪白的衣带紧粘着战旗的一角。戈矛泛着炫目的颜色,剑戟摇曳着凛冽的寒光,军帐中腾腾杀气萦绕。兵士们如貔虎野兽般雄壮,将佐们个个英勇,都在一起论略谈韬。此情此景下,应当一醉方休,用醉眼看那一片宽旷的碧空高高。

逐句剖析

"天丁震怒":雪啊,仿佛天兵天将挟着巨怒,

# 震怒:大怒,异常愤怒。,天丁:天兵,一说为天上的六丁神。

"掀翻银海":将那银子铺成的大海掀翻,

"散乱珠箔":将那珍珠缀成的帘子拆散打乱。

# 珠箔:箔,即珠帘。

"六出奇花飞滚滚":六角形的雪花滚滚飞舞,

# 六出:雪花六角,因用为雪花的别名。

"平填了、山中丘壑":把那山中的丘壑起伏填成一片平坦。

"皓虎颠狂":这雪又像癫狂不已的白虎,

# 皓虎:白色的老虎。

"素麟猖獗":以及猖獗横行的白麒麟,

# 素麟:白色的麒麟。

"掣断真珠索":一齐扯断了珍珠绳索。

# 真珠索:一作“珍珠索”。

"玉龙酣战":还宛如鏖战的玉龙,

"鳞甲满天飘落":打得鳞甲满天飘散。

"谁念万里关山":谁曾想起那雄关山岭上,

"征夫僵立":将士在寒风中伫立,

# 僵立:因寒冷而冻得僵硬直立。

"缟带占旗脚":雪白的衣带紧粘着战旗的一角。

# 占旗脚:一作“沾旗脚”。,缟带:白色的衣带。

"色映戈矛":戈矛泛着炫目的颜色,

"光摇剑戟":剑戟摇曳着凛冽的寒光,

"杀气横戎幕":军帐中腾腾杀气萦绕。

# 戎幕:行军作战时的营帐。

"貔虎豪雄":兵士们如貔虎野兽般雄壮,

# 貔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偏裨英勇":将佐们个个英勇,

# 英勇:一作“真勇”,后者应为错字。,偏裨:偏将与裨将,古时将佐的通称。

"共与谈兵略":都在一起论略谈韬。

# 兵略:即战略。,共与:一作“非与”,后者应为错字。

"拼一醉":此情此景下,应当一醉方休,

"看取碧空寥廓":用醉眼看那一片宽旷的碧空高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念奴娇·天丁震怒》是金代开国雄主完颜亮的咏雪词作,见于古典名著《水浒传》,亦别称《百字令·雪》。该词以漫天风雪为意象载体,既展现戎马帝王横扫千军的铁血豪情,又暗含对戍边将士的深切体察。全篇语言凝练如刀劈斧斫,意境雄浑壮阔,既有“天丁震怒”的天地磅礴之势,又见“万里江山”的统御全局之姿。词人将边塞苦寒与沙场征战巧妙熔铸,通过“千山暮雪”“龙蛇起陆”等瑰奇意象,在玉龙鳞甲的天地大美中,寄托着对保家卫国将士的崇高礼赞。其刚健雄奇的艺术风格,既彰显马上君王的豪迈气魄,又突破传统咏物词的婉约范式,在宋词向金元词风嬗变的过程中具有独特审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词创作背景的文献记录尚存空白,现存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水浒传》中"壮那胸中杀气"一句,似暗示此作与战争主题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学界对此存在多元解读:马清福在《东北文学史》中提出该词或为完颜亮未登大宝时期的作品;张克等学者在《东北古代文史论集》中则结合历史事件分析,认为其描绘了1161年11月完颜亮挥师伐宋时的雪中行军场景。另有学者突破传统认知,赵志辉在《满族文学史》中主张该词实写1161年9月水战实况,毕宝魁《东北古代文学概览》亦持此水战说。上述诸说虽各有文献支撑,但皆属学术推测,迄今尚未发现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实证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词。通过生动描绘大雪纷飞的壮丽雪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开阔豁达的胸襟。

2. 写作手法

比喻:上阙最后五句连续用了好几个比喻:把雪比作翻滚的白虎、奔腾的麒麟,又像被扯断的珍珠链子,还像两条玉龙在激烈打斗,最后形容漫天飞雪如同鱼鳞般铺满天空。这些形象的描写让北方暴风雪的磅礴气势更加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神话笔法开篇,三句连用震撼意象:“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将大雪幻化为天兵鏖战的奇观——银海翻腾是银河倾泻,珠箔散乱化雪霰纷飞,天地间顿成神话战场。“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接续动态白描,六角雪花如天河倒灌,顷刻间将峰峦沟壑化作素缟世界。词人更以“皓虎啸风”“素麟踏雪”喻雪势奔涌,用“掣断珍珠索”状霰粒迸射,借“玉龙酣战”拟雪霰交锋,终以“满天鳞甲”收束全景。这般博喻连环如金戈铁马,既突破“剪水作飞花”的婉约窠臼,又以“俚而实豪”的金石气韵,在北国雪幕中奏响雄浑词章。下阕笔挟风雷转向军旅豪情,“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三句陡转现实:雪幕中征人僵立如冰雕,素甲凝霜似缟带缠旌,由天界奇观直切人间苦寒。然词意随即昂扬,剑戟“闪射寒芒”的军营如铁壁森立,将士“商略克敌”的雄姿透出肃杀杀气。结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更将豪情推向巅峰——雪中痛饮的壮士,既怀“醉里挑灯看剑”的慷慨,又含“雪尽马蹄轻”的希冀,在碧空如洗的雪霁里,完成从铁血鏖战到壮怀抒发的精神涅槃。

4. 作品点评

完颜亮的笔触雄健有力,墨色如波涛翻滚,将天地间的雪景、战场的气势、军队的威严与人的豪情融为一体。他挥毫泼墨,写下一首震撼人心的咏雪词作,既有北国风光的壮阔,又透出沙场征战的铁血豪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念奴娇》一词出自小说《水浒传》,是否为完颜亮所作尚难定论,但词中掀海填壑的气势与万里关山的词境,与完颜亮词的内在精神一脉相承……作者以战场喻雪景,轻柔飘逸的雪花在词人笔下顿然化为刀光剑影,势撼山河,此类境界足可媲美于盛唐诗人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行》等边塞诗章。

不详文学评论家赵敏俐、吴思敬《中国诗歌通史》

# 海陵词极尽雄豪怒张之势,在宋词中是找不到类似的词人的。这自然是由他的个性所生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同时,也不妨视为北方文学刚健之风的极端化。如他写雪:‘天丁震怒……掣断真珠索。’(《念奴娇》上阙)如此狂放怒张,只可视为词人心态的外化。

不详文学评论家张晶

# 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杀气。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原文旁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长筌子《满庭芳·大觉光明》

下一篇:元·王哲《瑞鹧鸪·这回捉住四时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