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丁震怒":雪啊,仿佛天兵天将挟着巨怒,
# 震怒:大怒,异常愤怒。,天丁:天兵,一说为天上的六丁神。
"掀翻银海":将那银子铺成的大海掀翻,
"散乱珠箔":将那珍珠缀成的帘子拆散打乱。
# 珠箔:箔,即珠帘。
"六出奇花飞滚滚":六角形的雪花滚滚飞舞,
# 六出:雪花六角,因用为雪花的别名。
"平填了、山中丘壑":把那山中的丘壑起伏填成一片平坦。
"皓虎颠狂":这雪又像癫狂不已的白虎,
# 皓虎:白色的老虎。
"素麟猖獗":以及猖獗横行的白麒麟,
# 素麟:白色的麒麟。
"掣断真珠索":一齐扯断了珍珠绳索。
# 真珠索:一作“珍珠索”。
"玉龙酣战":还宛如鏖战的玉龙,
"鳞甲满天飘落":打得鳞甲满天飘散。
"谁念万里关山":谁曾想起那雄关山岭上,
"征夫僵立":将士在寒风中伫立,
# 僵立:因寒冷而冻得僵硬直立。
"缟带占旗脚":雪白的衣带紧粘着战旗的一角。
# 占旗脚:一作“沾旗脚”。,缟带:白色的衣带。
"色映戈矛":戈矛泛着炫目的颜色,
"光摇剑戟":剑戟摇曳着凛冽的寒光,
"杀气横戎幕":军帐中腾腾杀气萦绕。
# 戎幕:行军作战时的营帐。
"貔虎豪雄":兵士们如貔虎野兽般雄壮,
# 貔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偏裨英勇":将佐们个个英勇,
# 英勇:一作“真勇”,后者应为错字。,偏裨:偏将与裨将,古时将佐的通称。
"共与谈兵略":都在一起论略谈韬。
# 兵略:即战略。,共与:一作“非与”,后者应为错字。
"拼一醉":此情此景下,应当一醉方休,
"看取碧空寥廓":用醉眼看那一片宽旷的碧空高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词。通过生动描绘大雪纷飞的壮丽雪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开阔豁达的胸襟。
2. 写作手法
比喻:上阙最后五句连续用了好几个比喻:把雪比作翻滚的白虎、奔腾的麒麟,又像被扯断的珍珠链子,还像两条玉龙在激烈打斗,最后形容漫天飞雪如同鱼鳞般铺满天空。这些形象的描写让北方暴风雪的磅礴气势更加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神话笔法开篇,三句连用震撼意象:“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将大雪幻化为天兵鏖战的奇观——银海翻腾是银河倾泻,珠箔散乱化雪霰纷飞,天地间顿成神话战场。“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接续动态白描,六角雪花如天河倒灌,顷刻间将峰峦沟壑化作素缟世界。词人更以“皓虎啸风”“素麟踏雪”喻雪势奔涌,用“掣断珍珠索”状霰粒迸射,借“玉龙酣战”拟雪霰交锋,终以“满天鳞甲”收束全景。这般博喻连环如金戈铁马,既突破“剪水作飞花”的婉约窠臼,又以“俚而实豪”的金石气韵,在北国雪幕中奏响雄浑词章。下阕笔挟风雷转向军旅豪情,“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三句陡转现实:雪幕中征人僵立如冰雕,素甲凝霜似缟带缠旌,由天界奇观直切人间苦寒。然词意随即昂扬,剑戟“闪射寒芒”的军营如铁壁森立,将士“商略克敌”的雄姿透出肃杀杀气。结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更将豪情推向巅峰——雪中痛饮的壮士,既怀“醉里挑灯看剑”的慷慨,又含“雪尽马蹄轻”的希冀,在碧空如洗的雪霁里,完成从铁血鏖战到壮怀抒发的精神涅槃。
4. 作品点评
完颜亮的笔触雄健有力,墨色如波涛翻滚,将天地间的雪景、战场的气势、军队的威严与人的豪情融为一体。他挥毫泼墨,写下一首震撼人心的咏雪词作,既有北国风光的壮阔,又透出沙场征战的铁血豪迈。
# 《念奴娇》一词出自小说《水浒传》,是否为完颜亮所作尚难定论,但词中掀海填壑的气势与万里关山的词境,与完颜亮词的内在精神一脉相承……作者以战场喻雪景,轻柔飘逸的雪花在词人笔下顿然化为刀光剑影,势撼山河,此类境界足可媲美于盛唐诗人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行》等边塞诗章。
不详文学评论家赵敏俐、吴思敬《中国诗歌通史》
# 海陵词极尽雄豪怒张之势,在宋词中是找不到类似的词人的。这自然是由他的个性所生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同时,也不妨视为北方文学刚健之风的极端化。如他写雪:‘天丁震怒……掣断真珠索。’(《念奴娇》上阙)如此狂放怒张,只可视为词人心态的外化。
不详文学评论家张晶
# 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杀气。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原文旁白
上一篇:元·长筌子《满庭芳·大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