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i
cháng
yǐn
·
·
nán
ér
xūn
lái
nán

朝代:元作者:刘因浏览量:3
nán
ér
xūn
lái
nán
tàn
rén
shì
qiān
bān
mèng
jué
hán
dān
hǎo
kàn
shēng
děng
xián
hóng
chén
jìn
chù
bái
yún
duī
gāo
duì
qīng
shān
fēng
wèi
chén
tuán
xiū
cuò
dāng
nián
xiè
ān

译文

男儿的功勋事业自古以来就艰难。感叹人世间,有千万种不同的境遇。一场大梦醒来,方知邯郸不过是虚幻。最难得的是、这浮生也不过是寻常岁月。在红尘纷扰的尽头,在白云缭绕的山间,悠然躺卧着与青山相对。这风度气质就像隐士陈抟一般。可别错误地拿来比较、与当年的谢安相提并论。

逐句剖析

"男儿勋业古来难":男儿的功勋事业自古以来就艰难。

"叹人世":感叹人世间,

"几千般":有千万种不同的境遇。

"一梦觉邯郸":一场大梦醒来,方知邯郸不过是虚幻。

"好看得、":最难得的是、

"浮生等闲":这浮生也不过是寻常岁月。

"红尘尽处":在红尘纷扰的尽头,

"白云堆里":在白云缭绕的山间,

"高卧对青山":悠然躺卧着与青山相对。

"风味似陈抟":这风度气质就像隐士陈抟一般。

"休错比、":可别错误地拿来比较、

"当年谢安":与当年的谢安相提并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太常引》是元初刘因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感慨“男儿勋业古来难”,感叹人世间世事纷杂,用“一梦觉邯郸”的典故,将人生比作黄粱一梦,觉得浮生不过如此,流露出对建功立业的无奈与超脱。下片笔锋一转,描绘“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的隐居生活,表明自己向往这种淡泊心境,说这种“风味”像隐士陈抟,却不同于当年出山建功的谢安。全词语句直白自然,情感从对人生的感慨转为对超脱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作者看淡功名、追求闲适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理学家、诗人、文章家

刘因(1249~1293),元代理学家、诗人、文章家。初名骃,字梦骥,后改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元世祖诏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即辞归。至元三十年,刘因病逝,朝廷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刘因与许衡、吴澄并称“元初三大儒”。刘因学宗程朱,兼采陆九渊之说,并不全然拘守程朱门户。他工诗词,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诗风平正通达,力矫时弊,词性情朴厚。他论文重经世致用,议论文有雄辩之气,言词有力。著有《静修先生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男儿勋业古来难”直抒胸臆,点出成就事业的艰难,是对传统“男儿当建功”观念的回应。“叹人世,几千般”以“叹”字领起,将个人感慨扩展为人间普遍的复杂滋味,“几千般”用数字强化世事纷纭的厚重感。“一梦觉邯郸”化用“黄粱一梦”典故,将人生比作一场终会醒来的梦,暗含对功名利禄虚幻性的反思。“好看得、浮生等闲”总结上片,“等闲”二字道尽对浮生无常、不过如此的通透,既有无奈,也有释然。下片转向超脱之境:“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三句描绘隐逸画面,远离世俗纷扰,在白云缭绕的青山间闲卧,用“红尘”与“白云”“青山”的色彩对比,凸显隐逸生活的清净。“风味似陈抟”以陈抟自比,强调自己与隐士的精神契合。末句“休错比、当年谢安”巧妙转折,谢安虽曾隐居却最终出山济世,而词人明确表示自己与谢安不同,更倾向于彻底的超然,进一步表达了隐逸的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刘秉忠《临江仙 桃花》

下一篇:元·马钰《清心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