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寒山阁":寒意微透的山阁,
# 薄寒:微寒。
"当亭午、":正当中午时分、
# 亭午:正午。
"潇潇雨":细雨潇潇。
"鸟静桃花林":桃花林中鸟儿安静栖息,
"水坐兰苕渚":水边兰花丛生的小洲上静坐着赏景之人。
"玉勒骢稀出":装饰华美的骏马很少出门,
# 玉勒:玉饰的马銜。
"油壁车何处":精致的油壁车也不知去往何处。
# 油壁车:古人乘坐的一种车子。
"欲簪花、":想要簪花、
"簪不住":却总也簪不稳。
"花红发白":红花绽放、白发新生,
"应笑人憔悴":它们大概会嘲笑人的憔悴吧。
"春过一半":春天已过了一半,
"东去水、":向东流淌的江水、
"难西驻":难以向西停留。
"前半伤多病":前半段春光里,苦于多病痛,
"后半休虚负":后半段时光,可不能白白辜负。
"白醴匏尊满":白色的甜酒装满葫芦酒杯,
# 匏尊:匏制的酒樽。,白醴:酒的一种。
"紫笋山肴具":紫色的竹笋和山中菜肴都已备好。
# 山肴:用山中鸟兽做成的菜。
"心无累":心中没有牵挂,
"皆佳趣":处处都是美好的意趣。
"自辞觞酌":自己停下酒杯,
# 觞酌:饮酒器。
"劝客须当醉":却劝客人应当一醉方休。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词。借花朝时节的寒山雨景、寂静花林、稀少车马及宴饮等景象,写出了春光过半、人生渐老的时光流逝之感,抒发了对人生苦短的体悟与抛开外物牵累、珍惜当下的洒脱心境。
2. 分段赏析
上片:“薄寒山阁,当亭午、潇潇雨。鸟静桃花林,水坐兰苕渚”,上片开篇描绘花朝时节的凄清景象。微凉的寒意笼罩着山间楼阁,正午时分,细雨潇潇飘落;桃花林中鸟儿安静栖息,水边的兰草生长在小洲上,“薄寒”“潇潇雨”点出春日微凉的天气,“鸟静”“兰苕渚”勾勒出静谧的画面,以清冷的景物奠定略带伤感的基调。“玉勒骢稀出,油壁车何处。欲簪花、簪不住”,续写春日的冷落与人物情态。佩着玉饰的骏马很少出门,装饰华美的油壁车也不见踪影;想要把花插在头上,却怎么也簪不住,“玉勒骢稀”“油壁车无”暗写春日应有的热闹不再,“欲簪花、簪不住”的细节,既写花易落,又暗含人留春不住的无奈,情景交融。“花红发白,应笑人憔悴”,以花与人的对比收束上片。花儿红艳盛开,人却鬓发斑白,花儿仿佛也在嘲笑人的憔悴,“花红”与“发白”形成鲜明对照,“应笑人憔悴”将花拟人化,借花的“笑”反衬人的衰老与愁绪,把春日里的感慨从景物延伸到自身。下片:“春过一半,东去水、难西驻。前半伤多病,后半休虚负”,下片开篇由春景转入对时光的感慨。春天已经过去一半,像向东流的江水难以向西停留;前半生因多病痛而伤感,后半生可不能再白白辜负,“春过一半”“水难西驻”以春逝喻时光流逝,“前半伤多病”“后半休虚负”直抒胸臆,从伤春转向对后半生的期许,情感由抑转扬。“白醴匏尊满,紫笋山肴具。心无累,皆佳趣”,描写闲适的生活场景与心境。白色的甜酒装满葫芦酒杯,紫色的竹笋和山中菜肴备好;心中没有牵挂,处处都是美好的情趣,“白醴”“紫笋”“山肴”罗列家常饮食,显生活简朴,“心无累,皆佳趣”点出心境的重要性,朴素的生活因心态坦然而充满乐趣。“自辞觞酌,劝客须当醉”,结尾写宴饮中的情态。自己推辞酒杯不饮,却劝客人应当一醉方休,“自辞觞酌”与“劝客须醉”形成对比,既见主人的清醒自持,又显对客人的热情,将后半生“休虚负”的期许融入日常宴饮,让情感在平淡中更显真挚。
下一篇:元·周砥《望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