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为人刚而偏":杨万里为人刚正并且固执。
# 偏:固执。,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孝宗始爱其才":宋孝宗刚开始爱惜他的才干,
# 孝宗:指宋孝宗赵昚。
"以问周必大":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
# 周必大: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名相。
"必大无善语":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
# 善:好。
"由此不见用":因此他没有被起用。
# 见:被。
"韩侂胄用事":韩侂胄专权之后,
# 用事:专权。,韩侂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想要网罗四方的 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
"尝筑南园":有一次修筑了南园。
# 尝:曾经。
"属万里为之记":韩侂胄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
"许以掖垣":许诺给他高官做。
# 掖垣:泛指高官。
"万里曰":杨万里说:“
"官可弃":官可以不做,
"记不作可":记是不能写的。”
"侂胄恚":侂胄很生气,
# 恚:怨恨。
"改命他人":改叫他人去写。
"卧家十五年":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
"皆其柄国之日也":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
# 柄国:掌管国家。
"侂胄专僭日益甚":韩侂胄日益权高,
# 僭:超越本分。
"万里忧愤":杨万里愤愤不平,
"怏怏成疾":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
# 怏怏:不高兴。
"家人知其忧国也":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
"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
# 邸:此指官府。
"忽族子自外至":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族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
# 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遽言侂胄用兵事":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
# 遽:就、马上。
"万里恸哭失声":杨万里失声痛哭,
# 恸哭失声:悲极气噎,哭不出声。形容悲痛到极点。
"亟呼纸书日":急忙叫拿来纸写道:“
# 亟:赶快、急忙。
"韩侂胄奸臣":韩侂胄奸臣,
"专权无上":擅自专权,目无皇上,
"动兵残民":大动干戈,残害人民,
"谋危社稷":图谋危害国家,
"吾头颅如许":我岁数这么大了,
# 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报国无路":仍然没有办法报效国家,
"惟有孤愤":只有愤愤不平!”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
"落笔而逝":写完就去世了。
1. 分段赏析
这段文字以简洁的文言叙事,刻画了杨万里坚守气节、忧国忧民的形象。开头“万里为人刚而偏”直接点明人物性格刚直而狭隘,为后文埋下伏笔;“孝宗始爱其才”一句,通过周必大的“无善语”衬托杨万里不被重用的遭遇,揭示朝堂人际关系的复杂,语言平实却隐含对人才埋没的惋惜。“韩侂胄用事”至“改命他人”部分,通过事件展现人物精神。韩侂胄“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的描写,突出其权势野心;“筑南园”“许以掖垣”的诱惑与杨万里“官可弃,记不可作也”的拒绝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杨万里的高洁气节和不屈精神。对话“官可弃……”简短有力,强化了人物坚定性格;“侂胄恚”的细节,反衬杨万里的正直,表达了对虚伪权贵的批判。“卧家十五年”至“皆不以告”一段,叙述杨万里隐居期间的忧愤。“皆其柄国之日也”点明时间背景;“专僭日益甚”的描写,暗示朝政腐败;“忧愤,怏怏成疾”以动作和神态展现内心的煎熬;“家人……不以告”的细节,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强调杨万里的爱国情怀,令读者感受到忠臣在压抑环境中的孤独痛苦。最后“忽族子自外至”至“笔落而逝”,情感升华至高潮。“族子遽言用兵事”的意外事件,引发杨万里“恸哭失声”的强烈反应,动作描写生动传神;书写的言语“韩侂胄奸臣……惟有孤愤”,语言铿锵激昂,直斥权奸罪行,表达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社稷的忧虑;“报国无路”的感叹,深含悲愤之情;结尾“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以细节收束全篇,象征忠贞不渝的精神,主题升华至爱国至死的崇高境界。整体叙述结构紧凑,层层递进,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