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
·
西
shān
páng
gōng
ào

朝代:元作者:刘因浏览量:3
西
shān
páng
gōng
ào
chéng
yǒu
lóu
shān
biàn
便
dào
jiāng
huá
rǎn
qíng
lán
qiān
qīng
qīng
nóng
sǎo
rén
yán
huá
yīn
chóu
zǎo
quàn
xiāo
chóu
wéi
jiǔ
hǎo
lái
yǐn
jìn
qiān
zhōng
jīn
xǐng
lái
jiù
lǎo

译文

西山没有庞公那般难以接近的孤傲之气。只要城楼所在之处他便能来到城府之中。山林绵延千里,满目苍翠,让人不禁想将白发染翠蓝。都说我早生华发是因愁绪多。劝我喝酒以销愁。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销愁,醒来白发未减,人依旧在愁中衰老。

逐句剖析

"西山不似庞公傲":西山没有庞公那般难以接近的孤傲之气。

# 西山不似庞公傲:即庞德公,据《尚友录》:庞德公居岘山,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几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拒绝,并让刘表站在一边不理,对他自己妻子却“相敬如宾”。诸葛亮去拜访他,庞德公开始几次也只是让亮一人拜在堂下,不教他起来,因此以其踞傲而闻名于世。

"城府有楼山便到":只要城楼所在之处他便能来到城府之中。

"欲将华发染晴岚":山林绵延千里,满目苍翠,

# 晴岚: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千里青青浓可扫":让人不禁想将白发染翠蓝。

"人言华发因愁早":都说我早生华发是因愁绪多。

"劝我消愁惟酒好":劝我喝酒以销愁。

"夜来一饮尽千钟":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销愁,

"今日醒来依旧老":醒来白发未减,人依旧在愁中衰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是元代刘因创作的一首词。围绕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旷放之情。上片将西山拟人化,以“西山不似庞公傲”,突出西山与人亲近,又由西山之青联想到自己华发,表达对青春不再的感慨。下片承“华发”,借旁人劝酒消愁,直言豪饮千钟仍难解愁,白发依旧,尽显愁绪的执着。此词具谐谑风格,以疏淡笔致绘旷放情感,虽叹老却无伤感,似白描作画。未点明愁因,却让读者感受超脱放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理学家、诗人、文章家

刘因(1249~1293),元代理学家、诗人、文章家。初名骃,字梦骥,后改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元世祖诏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即辞归。至元三十年,刘因病逝,朝廷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刘因与许衡、吴澄并称“元初三大儒”。刘因学宗程朱,兼采陆九渊之说,并不全然拘守程朱门户。他工诗词,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诗风平正通达,力矫时弊,词性情朴厚。他论文重经世致用,议论文有雄辩之气,言词有力。著有《静修先生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情词。词中通过将西山拟人化,描绘西山“不傲”与人亲近的形象,并由西山的青联想到自己的华发,借酒与愁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面对自身衰老、愁绪难消时旷放超脱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人在“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中,将西山拟人化,赋予其与人亲近的特质,并与以踞傲闻名的庞德公作对比,同时逆转视角,不说人望山,而说山“便到”城府,新奇有趣。随后“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运用夸张手法,由西山的青翠联想到自己的白发,寄寓对早生华发的感慨与对自然青春气息的向往。用典:下片“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沿用古人借酒浇愁的典故,为情感抒发铺垫。紧接着“夜来一饮尽千钟”以夸张之笔极言饮酒之多,最后“今日醒来依旧老”陡然反跌,形成强烈对比,深刻凸显出愁绪的顽固难消。

3. 分段赏析

“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词人开篇便以独特视角,将西山拟人化,与历史上以踞傲闻名的庞德公作比,称西山并不倨傲。庞德公是东汉末年的隐士,拒绝出仕,选择躬耕垄亩,其清高孤傲的形象成为文人墨客笔下代表隐逸风骨的符号。而词人笔下的西山,却打破了传统山水意象中那种可望不可即的疏离感。按照常理,是人们在城府楼头眺望西山,而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说只要城府有楼,西山便主动前来,这种视角的逆转新奇有趣,不仅凸显了西山与人的亲近,还营造出一种诙谐超迈的氛围。在这一拟人化的互动中,西山仿佛化作了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友,主动跨越空间距离,与词人在城楼之上相会,消解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暗合了中国古代文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由西山的青生发联想,词人想到自己的华发,进而生出要将白发染成晴岚翠色的奇想。此句运用夸张手法,将西山连绵不绝的青翠之色具象化为可以扫取的颜料,这种大胆想象在宋词中独树一帜。“晴岚”一词既描绘了山间晨雾初散、阳光穿透的清丽之景,又暗含着时光流转、岁月静好的意境。词人直白地抒发了对自身早生华发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西山所代表的自然青春气息的向往,思致独特,情感真挚。白发与青山的对比,不仅是生命衰老与自然永恒的碰撞,更折射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青春永驻的渴望,在绮丽的想象中藏着深沉的人生喟叹。“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承接上片的华发,借旁人之言,点明华发早生因愁,且劝以酒消愁,这是沿承古人常见的思维路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酒常常作为排解忧愁的意象出现,从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慷慨悲歌,到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喟叹,酒与愁的羁绊早已成为文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夜来一饮尽千钟”则以夸张之笔,极言饮酒之多,展现出一种豪饮的姿态。这里的“千钟”并非实指,而是通过数字的放大,塑造出词人试图以醉态逃避现实的狂放形象,仿佛要将满腔愁绪都淹没在酒海之中。然而,“今日醒来依旧老”笔锋陡然一转,形成强烈反跌。即便豪饮千钟,醒来后白发依旧,愁绪并未消减,人依旧在衰老的现实中。通过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法,深刻体现出愁绪的顽固和难以排遣,也进一步强化了词人超脱于愁绪之外的旷达心境。词人以自嘲式的笔触,揭示出借酒消愁的虚妄,在看似消极的表述中,实则蕴含着对人生困境的清醒认知与豁达态度,展现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释然。​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独具谐谑风格,既无柔媚旖旎之态,也无豪迈壮烈之势。它以疏朗简淡的笔触,传递出旷达洒脱的情怀。词中虽有对衰老的喟叹,却不见丝毫伤感情绪。它摒弃繁杂背景,如同于素净宣纸之上勾勒,仅以简洁线条勾勒情绪。上片将青山的葱郁与自身白发对比,凸显“老”态;下片借酒与愁的关联,强调愁绪的萦绕不去,仍紧扣“老”字。统观全词,华发象征衰老,青山则为其隐性衬托,愁绪与衰老的根源虽未明言,却似一团迷雾,缠绕心间难以排遣。这种含蓄表达,赋予词作超脱放达的韵味,尽显典型的元人风貌、格调,以及元人散曲的独特笔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冕《扬州成元章居竹轩》

下一篇:元·赵显宏《【双调】殿前欢 闲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