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hán

朝代:元作者:张昱浏览量:3
huā
wài
dōng
fēng
zuò
xiǎo
hán
qīng
hóng
dàn
bái
mǎn
lán
gān
chūn
guāng
rén
lián
liú
qīng
míng
bàn
dān

译文

花影之外,东风带来小寒的微寒,轻红淡白的花儿开满了栏杆。春光却不懂得与人互相怜惜,只留待清明时节陪伴牡丹盛开。

逐句剖析

"花外东风作小寒":花影之外,东风带来小寒的微寒,

"轻红淡白满阑干":轻红淡白的花儿开满了栏杆。

"春光不与人怜惜":春光却不懂得与人互相怜惜,

"留得清明伴牡丹":只留待清明时节陪伴牡丹盛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寒》是元代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点明时节,写东风轻拂带来小寒的微寒,以“花外”二字引出春意萌动;次句细腻描绘栏杆内外繁花竞放,“轻红淡白”以明快色调勾勒初春花色的清新雅致;后两句“春光不与人怜惜,留得清明伴牡丹”笔锋一转,慨叹春光不待人眷恋,终将逝去,唯留清明时节与牡丹相伴。全诗以浅白晓畅的语言,在描摹小寒时节花色烂漫的同时,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怅惘,又以“留得清明伴牡丹”暗含新景更替旧景的自然哲思,风格清新明快而含蓄婉转,于平易中见出对时序变迁的细腻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末明初诗人

张昱(?~?),元代诗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晚号可闲老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至正间官至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后明太祖复征之,悯其老,厚赐遣归。张昱早年师事虞集,得其诗法。其诗歌多言志抒怀之作,文采富丽,才气纵逸,风格有豪迈超拔者,亦有沉郁悲凉者。其五言古风善用比兴,有陈子昂遗风。主要作品有《言志》《从军行》《宫中词》《塞上谣》等。著有《张光弼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花外东风作小寒”一句点题并交代节令特征。“花外”二字既暗示春花初绽的背景,又以空间层次感引出画面:东风从花间掠过,带来小寒时节的微寒。“作”字将东风拟人化,仿佛它特意为营造节令氛围而来,轻盈笔触中见出初春的微妙气候特征——寒意虽存,却已有花香相伴,暗含季节交替的细腻意趣。“轻红淡白满阑干”一句聚焦色彩与构图。“轻红淡白”以淡雅色调描摹栏杆内外的繁花,“轻”“淡”二字凸显花色的柔和清新,避免浓艳俗腻;“满”字则以全景式视角展现花开的繁茂,将栏杆装点成一片烂漫花海。此句纯用视觉描写,通过色彩的交织与空间的延展,勾勒出小寒时节生机初显的明快图景,为后两句抒情埋下伏笔。“春光不与人怜惜”一句陡转,融入主观情感。“怜惜”二字赋予春光以人的情感,仿佛它对人间的眷恋无动于衷,径自流逝。诗人以拟人化的“不与人怜惜”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怅惘,乐景(花开满栏)与哀情(春光不留)形成对比,看似埋怨春光无情,实则深含对美好事物短暂的叹惋,情感表达委婉而细腻。“留得清明伴牡丹”一句以豁达之笔收束。“清明”点明后续节令,“牡丹”则象征更绚烂的春日盛景,诗人以“留得”二字转折,暗示春光并非全然消逝,而是以另一种姿态(伴牡丹)延续。此句从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中宕开,转而揭示自然时序的更替规律——旧景虽去,新景将临,在豁达的哲思中消解了前句的怅惘,使全诗在惜春之情中兼具对生命轮回的释然,余韵悠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赵显宏《【双调】殿前欢 闲居》

下一篇:元·乔吉《折桂令·荆溪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