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èr
sān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míng
yuè
mǎn
tiān
shuāng
zhòng
méi
huā
fēng
yùn
gèng
qīng
yán
fēi
dài
xiāo
shēng
yuǎn
chūn
guò
西
líng
èr
chuán

译文

明月洒满天空,霜气浓重浸遍四野,梅花的风姿神韵,在严寒中更显清雅秀美。仙鹤远飞,不携一丝喧嚣的箫声,春意漫过西泠桥时,我恰似那从容的第二只船。

逐句剖析

"明月满天霜气重":明月洒满天空,霜气浓重浸遍四野,

"梅花风韵更清妍":梅花的风姿神韵,在严寒中更显清雅秀美。

"鹤飞不带箫声远":仙鹤远飞,不携一丝喧嚣的箫声,

"春过西泠第二船":春意漫过西泠桥时,我恰似那从容的第二只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素梅(二三)》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月夜霜天为背景,开篇“明月满天霜气重”勾勒出清冷寂寥的环境,“梅花风韵更清妍”则点出梅花在严寒中愈发清丽秀美的特质,以环境反衬其品格。后两句“鹤飞不带箫声远,春过西泠第二船”拓展意境,仙鹤远飞,不携喧嚣箫声;春意漫过西泠,似随舟船缓缓而至,以灵动的动态景象,映衬梅花与诗人的孤高超脱。全诗以“明月”“寒霜”“梅花”“鹤”“西泠船”等意象,构建出清雅孤远的意境,借梅花的“清妍”托物言志,既赞梅之高洁,亦抒诗人不媚世俗的孤高情怀,语言含蓄,意境悠远,体现了王冕咏梅诗“物我相融、寄意遥深”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明月满天霜气重”“明月满天”写月色皎洁、遍洒天地,“霜气重”则点出秋夜(或冬初)的严寒,霜气弥漫,寒意凛冽。此句未直接写梅,却以“满天”的开阔与“重”的凝重,构建出清冷孤峭的背景——越是霜寒浓重,越能反衬后文梅花“清妍”的坚韧,为梅花的出场蓄势,暗含“逆境显品格”的深意。“梅花风韵更清妍”“风韵”二字写梅花的神态气质,“清妍”(清雅秀美)则精准概括其特质。在“霜气重”的严寒中,梅花非但不显凋零,反而“更”显清妍,一个“更”字,既写环境对梅的淬炼,又赞其傲雪凌霜的品性。此句是全诗的“眼”,明写梅之形美,暗喻诗人对“逆境中坚守高洁”的认同,托物言志的意味自然流露。“鹤飞不带箫声远”“鹤”在古典诗词中常象征清雅高洁,与梅花气质相契。“鹤飞”写动态,却以“不带箫声”强调其超脱——不携世俗喧嚣(箫声常关联宴乐),只作清寂远翔。“远”字既写鹤飞之遥,又暗合梅花与诗人“不恋尘俗、趋向孤远”的志趣,以灵动的动态反衬环境与心境的宁静孤高,让“清妍”的意境更显开阔。“春过西泠第二船”“西泠”(今杭州西泠桥,多与隐逸、清雅相关)点明地点,“春过”写时光流转,“第二船”则含淡淡的疏离感——非第一时间追逐春光,似是从容静观春意随船而来。此句不写春之热闹,而取“过”“第二船”的舒缓节奏,传递出对时光流转的淡然,与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的品性呼应,暗含诗人对“不趋时、守本真”的坚守。画面轻淡,却余味悠长,让孤高之情更显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钰《玩丹砂 复用前韵》

下一篇:元·杨维桢《春波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