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春帖纪新年":试着书写春帖来记录新的一年,
# 春帖:春联,源出古代桃符。
"霭霭青云起砚田":砚台里墨汁泛起,好似那霭霭青云从砚田升起。
# 起砚田:指磨墨作画。,霭霭:云盛貌。
"展卷不知山是画":展开画卷,沉醉其中竟不知画中是山峦景色,
"举头恰喜屋如船":抬起头来,恰好满心欢喜地发现自己的屋子像在水上漂浮的小船。
# 屋如船:屋顶状如覆舟。
"梅花雪后开无数":雪后无数的梅花竞相开放,
"杨柳风前困欲眠":微风拂过,杨柳在风中摇曳,仿佛困倦得想要入睡。
"怅望关河无限恨":满怀惆怅地眺望那山河,心中涌起无限的怨恨,
"呼儿沽酒且陶然":呼唤儿子去买酒,暂且装作一副陶醉快乐的样子。
# 陶然:喜悦貌。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开篇点题,直接切入“庚辰元旦”这一特定时间。新年伊始,诗人提起笔来书写春帖以纪念这新岁的到来。“霭霭青云起砚田”描绘出一种充满诗意与梦幻的场景,砚台中的墨汁仿佛化作霭霭青云升腾而起,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在创作时灵感泉涌的状态。这不仅暗示了诗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以笔墨开启新一年的精神世界,也奠定了全诗既有清新雅致,又蕴含深沉情感的基调。颔联:诗人沉浸在书卷之中,完全忘却了眼前所展之卷描绘的是山水画作,已然将自己代入到画中山水的情境里,足见其专注与沉醉。“举头恰喜屋如船”则笔锋一转,抬头间看到自己的屋子,突发奇想觉得屋子好似在茫茫天地间漂浮的小船。这种独特的视角与奇妙联想,一方面体现出诗人在新年之际心境的闲适与自由,能够以别样眼光看待日常居所;另一方面,“屋如船”也隐隐透露出诗人在这世间漂泊之感,尽管当下有隐居的悠然,但内心深处仍有着对自身境遇的一种敏锐感知,为后文情感的转折做了铺垫。颈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冬末春初的生动画面。雪后的梅花不畏严寒,竞相绽放,无数的花朵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愈发娇艳,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它在寒冬过后率先迎接春天,代表着君子品格。而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有困意,仿佛刚刚从沉睡中苏醒,慵懒地舒展身姿,杨柳的柔弱姿态与梅花形成鲜明对比,可视为诗人眼中尘世中软弱、随波逐流之人的象征。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描写,以景语含情语,巧妙地表达了对世间不同品性之人的观察与思考。尾联:情感陡然一转,诗人的目光从眼前的自然景色与自身的闲适思绪中抽离出来,望向远方的山河。“怅望关河无限恨”,他想起大好河山正遭受元统治者的践踏与蹂躏,心中涌起无尽的悲愤与哀愁。在这国仇家恨面前,诗人的痛苦难以排遣,却只能无奈地喊儿子去买酒,试图借酒消愁,佯装“陶然”。然而,这“陶然”显然是反语,诗人内心的愤懑与抑郁之情如汹涌暗流,在平静的文字之下澎湃涌动,深刻地反映出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哀,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也引发读者对那个时代、对诗人命运的深深感慨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