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ōng
yáng
gōng
wàng
yuè
fēn
yùn
shēng

朝代:元作者:杨载浏览量:3
lǎo
jūn
tái
shàng
liáng
shuǐ
zuò
kàn
bīng
lún
zhuǎn
èr
gēng
shān
wēi
yǒu
yǐng
jiǔ
tiān
fēng
shēng
jiāo
lóng
bìng
chéng
jīn
bǎng
luán
fèng
shuāng
fēi
zài
shēng
xìn
ruò
liú
sān
wàn
shēn
jīn
dào
péng
yíng

译文

老君台上夜色如水般清凉,我静坐着观看明月缓缓移过二更天。满天月色微茫,微茫中有万里山河的形象,满目金风玉露,环宇内听不到一丝声响。一对蛟龙托起金榜一叶,一对鸾凤比翼双飞,载着玉制的笙箫。不敢相信那三万里宽的弱水,今夜我的身影已抵达蓬莱与瀛洲仙山。

逐句剖析

"老君台上凉如水":老君台上夜色如水般清凉,

"坐看冰轮转二更":我静坐着观看明月缓缓移过二更天。

# 冰轮:指月亮,这里形容中秋月圆而色冷。

"大地山河微有影":满天月色微茫,微茫中有万里山河的形象,

"九天风露寂无声":满目金风玉露,环宇内听不到一丝声响。

"蛟龙并起承金榜":一对蛟龙托起金榜一叶,

"鸾凤双飞载玉笙":一对鸾凤比翼双飞,载着玉制的笙箫。

"不信弱流三万里":不敢相信那三万里宽的弱水,

# 弱流:古代传说中的水名,水质轻,鸿毛不浮。

"此身今夕到蓬瀛":今夜我的身影已抵达蓬莱与瀛洲仙山。

# 蓬瀛:古代传说中海外三仙山中的蓬莱和瀛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为元代诗人杨载所著的七言律诗。此诗开篇即紧扣“望月”主题,以月色入笔,既点明中秋雅集赏玩明月的场景,又为全诗铺陈出清幽淡远的意境。诗人极目远眺之际,任由想象驰骋,将眼前宗阳宫的台楼景致与脑海中缥缈的天上宫阙相勾连,以远景烘托细微之景,用动态笔触描摹静谧之境,恍若身临仙境般神游天外,生动传递出赏月时的独特体悟。作为分韵命题之作,此诗却毫无拘谨之态,反见气势宏阔、意境悠远,格律工整严谨,语言含蓄清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诗四大家”之一

杨载(1271~1323),元代诗人。字仲弘,浦城(今属福建)人。博学群书,年四十不仕,后以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参修《武宗实录》。登延祐进士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事,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未赴卒。杨载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元诗四大家”。其诗主张“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内容上大多是歌颂盛世,少有忧愁苦闷之思;风格上则雍容含蓄,无乖戾奇拗之气。著有《杨仲弘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延祐年间(1314—1320),杜道坚真人主持重建宗阳宫,相继筑造老君台、得月楼等建筑。某年中秋夜,杜道坚于宗阳宫设宴邀集诗人赏月雅集,众人以分韵赋诗为乐。诗人杨载在此次雅集中抽得“声”字韵,遂以此为题创作了这首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老君台望月的七言律诗,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摹与神幻想象,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对超越现实的浪漫追求,以及对精神理想境界的终极向往,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首联以“老君台”点明道教宫观背景,“凉如水”既写月夜寒气,又暗合道家“上善若水”的哲学意象;“冰轮”以比喻手法将明月幻化为流转的玉轮,与“转二更”的时间流动形成动静互衬,奠定清寂幽远的空间基调。颈联“蛟龙并起”“鸾凤双飞”突破现实场景,以道教神话意象构筑虚拟仙界,“金榜”“玉笙”的华丽物象与首联的清冷形成张力,通过想象将望月体验升华为神游仙境的奇幻图景。感官描写:“坐看冰轮转二更。”诗人独选“冰轮”指代明月,既绘其皎洁如冰的质感,又暗合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清冽。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触觉写月”破题,秋夜二更霜露初降,月光如澄澈流水般浸透肌肤,凉意清冽而舒爽。诗人独选“冰轮”指代明月,既绘其皎洁如冰的质感,又暗合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清冽。“坐看”而非“凭栏”的姿态,暗示赏月之久——从月升直至二更,足见其对月色的痴迷,兴致之高已在细节中悄然流露。颔联:虚实相生的月景构图此联以“影”写“光”,避实就虚勾勒月下图景。大地山河在月色中若隐若现,朦胧之美尽在光影交错间;云天外风露与明月相伴,以“声”衬“静”,既显月色明朗,又烘托夜的静谧。上下句取景一“地”一“天”,感官一“视”一“听”——山河刚劲的轮廓与风露轻柔的韵律,在工整对仗中形成“有影无声”的和谐意境,将明净月色铺陈得层次分明。颈联:奇幻瑰丽的月中遐想诗人以“月照入海”为引,展开神来之笔:月光直泻海底,引得蛟龙跃出水面,金鳞在波光中闪烁如“金榜出海”;与此同时,月宫仙乐奏响,鸾凤和鸣,双双踏月而舞。妙在全句不着“月”字,却以蛟龙逐光、仙禽蹈乐的奇幻场景,暗喻月色的迷人魔力。此联“飞动之美”与上联“沉静之美”相互映照,将现实月景升华为神话胜境,想象奇绝而意境瑰丽。尾联:乘月寻仙的理想升华“不信”二字掷地有声,打破“水浅难行舟”的常规认知:诗人效仿李白“梦游天姥”的浪漫,欲借月光飞渡蓬莱、瀛洲仙山。从“望月”到“寻仙”的意象跳转,既是月色魔力的极致体现,更暗藏文人对超脱世俗、追寻理想境界的精神向往——月光在此成为连接现实与仙境的媒介,将全诗的浪漫主义情怀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以老君台望月为题材,词采清新华美,想象奇绝丰赡。颔联以工丽笔触实绘月下景致,状物绘景细腻入微;颈联则驰骋神思虚写天宫幻境,构设奇妙超凡;尾联直抒胸臆生发感怀,淋漓展现对理想之境的向往追寻。全诗意境清幽高华,思致灵动奇妙,韵致悠远绵长,读来余味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杨仲宏(弘)以《宗阳宫望月》诗得名。

元末明初瞿佑《归田诗话》

# 高华吰亮,即在唐音中亦是高调。昔人称仲宏(弘)诗,亦以此作为第一。

清顾奎光《元诗选》引陶玉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哲《憨郭郎》

下一篇:元·马钰《苏幕遮 劝李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