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树连云湿":茂密的树林与湿润的云雾相连,
"荒村入径斜":偏僻的村落里,小径歪歪斜斜地延伸而入。
"山童分紫笋":山中孩童正分享着紫笋,
"野老卖黄瓜":田间老人在售卖黄瓜。
"忽要千钧弩":忽然传来征要千钧弩的命令,
"寻求百姓家":官吏们四处到百姓家中搜寻索取。
"予生为计拙":我生来不善谋划生计,
"见景重咨嗟":目睹眼前景象,只能重重叹息。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密树连云湿,荒村入径斜”,以远景勾勒乡村环境。“密树连云”描绘出树木繁茂、云雾缭绕的湿润气象,“湿”字既点明天气特征,又暗示环境的闭塞与压抑。“荒村入径斜”则通过“荒”字点出村落的破败,“斜”字强化路径的曲折难行,二者共同营造出偏远、萧索的空间氛围。诗人以自然景象的“密”与“斜”,暗喻乡村与外界的隔阂,为后文的现实矛盾埋下伏笔。颔联“山童分紫笋,野老卖黄瓜”,这两句聚焦乡村日常。“山童分紫笋”中,“分”字生动展现孩童采摘竹笋时的质朴互动,紫笋作为山间物产,象征自然馈赠的生机;“野老卖黄瓜”则通过“卖”字刻画老人以物易物的生存状态,黄瓜的家常属性凸显生活的贫寒。诗人以“紫笋”与“黄瓜”的色彩对比(紫与青),在视觉上形成鲜明反差,既展现乡村自给自足的一面,又隐含对底层百姓艰辛生计的同情。颈联“忽要千钧弩,寻求百姓家”,“忽”字陡然转折,打破前文的宁静。“千钧弩”作为重型武器,象征官府或战乱的侵扰,与乡村的平和形成强烈冲突。“寻求百姓家”直白揭示征敛行为的蛮横——官府将军事需求强加于本已困苦的百姓,“寻求”二字暗含胁迫与无奈。此联通过军事意象的突兀介入,将笔触从田园生活拉回现实矛盾,暗示元代社会动荡下的民生危机。尾联“予生为计拙,见景重咨嗟”,收束于诗人的自我感慨。“予生为计拙”以自嘲口吻,坦言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窘迫,“拙”字既是对个人生计的无奈,也隐含对社会不公的愤懑;“见景重咨嗟”则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时代的叹息,“重”字强调感慨之深,与前文的“忽”字呼应,形成情感上的跌宕。诗人以“咨嗟”作结,既呼应开篇的自然景象,又深化了“景中含情”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