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日日东风狂":初冬时节每天刮着猛烈的东风,
"长淮水与风争强":淮河的波涛与狂风争强斗胜。
"层涛如山势欲立":层叠的巨浪如高山般耸立,
"怒潮逆上相颉颃":愤怒的潮水逆流而上互相对抗。
"大舟乱流流转急":大船在激流中颠簸漂流,
"人马蚁集骇欲僵":人马拥挤如蚂蚁般惊恐僵立。
"篙师捩柁夸好手":船夫转动船舵夸耀自己技术高超,
"迎风簸浪抑且扬":迎着风浪忽高忽低地摇晃。
"小舟径渡矜勇捷":小船径直渡过,自夸勇猛敏捷。
"翩如一叶凌空翔":小舟轻快渡河好似飞燕展翅,
"须臾掀舞浪花里":转眼间又在浪花中翻腾起舞,
"回澜百折争低昂":回旋的波涛百转千回此起彼伏。
"我闻夏后分四渎":我听说夏朝君主划分四条水道,
"百川受职皆循良":百条江河各司其职秩序井然。
"迩来洪河恣陆梁":如今淮河肆意泛滥如脱缰野马,
"清浊混殽隳旧防":清浊混杂冲毁了旧时的堤防。
"昨者王师搤淮口":前些日子官军扼守淮河要口,
"坐制鲸鲵如犬羊":轻松剿灭叛军如同宰杀羔羊。
"天吴罔象不敢动":水神天吴与罔象都吓得不敢动弹,
"河失故道谁之殃":可河道改道之祸究竟谁来承担?。
"汉武当年塞瓠子":当年汉武帝堵塞瓠子决口,
"劳民兆乱纷抢攘":劳民伤财引发动乱民怨沸腾。
"中原父子化鱼鳖":中原百姓化作鱼鳖沉入泥沙,
"至今千里无耕桑":至今千里沃土荒芜不见人烟。
"我欲诉帝敕河伯":我想向天帝控告河伯,
"使复故道安天常":命令它恢复河道安定乾坤。
"清者自清浊者浊":清流自清浊流自浊,
"勿冒约束干明章":切莫违背天命自取灭亡。
"不然帝怒速致讨":若不然天帝降怒问罪,
"河伯戮死吁谁伤":河伯被处死又有谁会哀伤。
元末明初文学家
陈基(1314~1370),元末明初文学家。字敬初,号夷白子,临海(今属浙江)人。早年受业于黄溍,曾任经筵检讨等职。后为张士诚幕僚,明初征聘入朝,参与修《元史》,书成,赐金而还。陈基为人谦和谨慎,与士大夫交游唱和,出入古今,名重当时。黄溍、虞集、揭溪斯等以师友待之。其追求雅正有则的创作风貌,倡导和平、忠厚之音。其诗文质朴平易与奇巧瑰丽、清雅雍容与沉郁厚重并存。著有《夷白斋稿》。
1. 分段赏析
“孟冬日日东风狂,长淮水与风争强”两句点明时间为孟冬时节,以“东风狂”营造出狂放不羁的氛围,引出淮水与狂风“争强”的动态场景,奠定全诗激烈动荡的基调,为后续对淮水景象的描写蓄势。“层涛如山势欲立,怒潮逆上相颉颃”描绘出层层波涛堆叠如山峰般耸立,怒潮逆势而上相互对抗的画面。“如山”运用比喻,生动展现波涛之高;“怒潮”赋予潮水以人的情绪,“颉颃”一词精准刻画潮浪彼此较量的激烈状态,凸显淮水的磅礴气势与汹涌态势。“大舟乱流流转急,人马蚁集骇欲僵”描述大船在湍急的水流中艰难行进,船上人马密集如同蚂蚁聚集,众人因恐惧而几乎僵住。“乱流”写出水流的紊乱与湍急,“蚁集”通过比喻强调人马之多,“骇欲僵”则生动表现出人们面对凶险水势时的惊骇神态。“篙师捩柂誇好手,迎风簸浪抑且扬”刻画了船夫转动船舵,自夸技艺高超,在狂风巨浪中驾驭船只忽上忽下的场景。“捩柂”“簸浪”等动作描写,展现船夫的操作,“夸好手”直白点出船夫的自信,侧面烘托出淮水风浪虽大但有人能与之抗衡的情形。“小舟径渡矜勇捷,翩如一叶凌空翔”描绘小船径直横渡,船夫以勇敢敏捷而自夸,小船在水面上轻快如一片叶子凌空飞翔。“矜勇捷”突出船夫的骄傲,“翩如一叶”的比喻,将小船在风浪中的轻盈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大船的艰难形成对比。“须臾掀舞浪花里,回澜百折争低昂”表示片刻间小船在浪花里翻腾舞动,在曲折回环的浪涛中忽高忽低。“掀舞”生动呈现小船在浪中的动态,“回澜百折”描绘出浪涛复杂多变的形态,“争低昂”赋予浪涛竞争的意味,进一步渲染出淮水风浪的惊险刺激。“我闻夏后分四渎,百川受职皆循良”诗人由眼前淮水景象联想到大禹划分四渎,使得百川各安其职、循规蹈矩。此句引入历史典故,为下文对现实中河道失序的感慨做铺垫,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迩来洪河恣陆梁,清浊混殽隳旧防”指出近来黄河肆意泛滥,清浊之水混杂,破坏了旧有的堤防。“恣陆梁”形象写出黄河泛滥时的肆意妄为,“清浊混殽”描绘出河水的混乱状态,表达出诗人对河道失控、水患成灾的忧虑之情。“昨者王师扼淮口,坐制鲸鲵如犬羊”提到不久前王师扼守淮口,轻松制服那些如鲸鲵般的敌人,如同对待犬羊一般。此句将敌人比作鲸鲵,凸显其凶猛,又以“如犬羊”表明王师的强大,展现出军事上的胜利场景,也暗含对王师的赞叹。“天吴罔象不敢动,河失故道谁之殃”表示水神天吴、罔象都不敢妄动,那么河道失去故道又是谁的过错呢?诗人通过神话元素,以疑问语气引发对河道变迁原因的思考,将矛头指向人为因素,蕴含着对社会治理的反思。“汉武当年塞瓠子,劳民兆乱纷抢攘”讲述汉武帝当年堵塞瓠子决口,耗费民力,导致社会混乱动荡。引入这一历史事件,借古讽今,暗示当下治理水患若处理不当,也会带来严重后果,体现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中原父子化鱼鳖,至今千里无耕桑”描绘中原百姓因水患而葬身水中,如同鱼鳖,至今千里之地荒芜,无人耕种。“化鱼鳖”的悲惨景象与“无耕桑”的荒芜画面,直观展现出水患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饱含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我欲诉帝敕河伯,使复故道安天常”诗人表达自己想要向天帝申诉,命令河伯恢复河道故道,以安定自然秩序。此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愿望,体现出对恢复河道正常、平息水患的急切期盼,以及对自然秩序和谐的向往。“清者自清浊自浊,勿冒约束干明章”意思是让清者自归清,浊者自归浊,不要违背自然的约束,触犯上天的法令。诗人以简洁的语句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希望一切都能回归正轨,表达出对合理治理河道的期待。“不然帝怒速致讨,河伯戮死吁谁伤”警告如果不遵循自然法则,天帝发怒就会迅速进行惩罚,到那时河伯被杀又有谁会同情呢?以严厉的语气收尾,进一步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的必要性,使诗歌的劝诫意味更加深刻。
上一篇:元·张逊《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