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
ào
·
·
suō
shí
liù
shǒu

朝代:元作者:梵琦浏览量:3
tīng
shuō
suō
liàng
néng
lìng
zhì
zhě
zēng
yōu
shòu
寿
mìng
bǎi
nián
xiǎo
jūn
bān
shēng
qióng
绿
hóng
yán
liú
zhù
yīng
xióng
jìn
xiàng
fāng
huí
shǒu
běi
máng
shān
xià
xié
yáng
qiān
qiān
wàn
wàn
hán

译文

听说这世间有无数的苦难。足以让有智慧的人更添忧愁与恐惧。百年的寿命就像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您应当醒悟。无论贫穷还是富贵,生死都是一样的结局(无人能免)。乌黑的头发、美好的容颜终究留不住。那些曾经的英雄如今都去往了何方。回头望向北邙山下的路(自古为葬地)。夕阳西下,暮色沉沉。千千万万只寒鸦正低空飞过(渲染悲凉与无常)。

逐句剖析

"听说娑婆无量苦":听说这世间有无数的苦难。

"能令智者增忧怖":足以让有智慧的人更添忧愁与恐惧。

"寿命百年如晓露":百年的寿命就像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

"君须悟":您应当醒悟。

"一般生死无穷富":无论贫穷还是富贵,生死都是一样的结局(无人能免)。

"绿发红颜留不住":乌黑的头发、美好的容颜终究留不住。

"英雄尽向何方去":那些曾经的英雄如今都去往了何方。

"回首北邙山下路":回头望向北邙山下的路(自古为葬地)。

"斜阳暮":夕阳西下,暮色沉沉。

"千千万万寒鸦度":千千万万只寒鸦正低空飞过(渲染悲凉与无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渔家傲·娑婆苦十六首》是元末明初梵琦所作的一组词,此为其中一首。主题围绕着对娑婆世界苦难的认知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开篇点明娑婆世界有无量苦,能让智者心生忧怖,接着以寿命短暂如晓露,揭示出无论贫富都需面对生死轮回的现实。下阕则感叹青春美貌难以留存,英雄豪杰最终也消逝不见,通过回首北邙山下夕阳西下、寒鸦飞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沧桑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人生无常、生死无常的感慨,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禅理题材的词。通过描绘娑婆世界(人世间)的种种苦难,如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等,表达对尘世痛苦的深刻体悟和对超脱轮回、追求解脱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回首北邙山下路”句,巧用“北邙山”典故。此典故原指古代洛阳城北的墓葬区,自汉魏起便是王侯公卿的归葬之地,后成为死亡与坟墓的代称,象征“众生皆有死”。作者在词中引用此典,将个体生命的终结升华为人类共同宿命,点明无论少年、豪杰,最终都难逃“北邙山下”的归宿,以此凸显“娑婆世界”生命平等而脆弱的本质。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即以“听说娑婆无量苦”破题,直言世间苦难繁多,连“智者”听闻都会“增忧怖”,奠定全诗对“苦”的强调基调。“寿命百年如晓露”以“晓露”为喻,极写人生短促——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正如百年寿命在时间长河中不过一瞬,既形象又带着强烈的警醒意味。结尾“君须悟。一般生死无穷富”是点睛之笔,直接劝谕世人,无论贫富,最终都逃不过生死轮回,所谓的富贵尊卑在死亡面前毫无差别。这一句打破世俗对“富”与“穷”的执念,呼应佛教“众生平等、生死皆苦”的核心思想,简洁有力,引人深思。下片:从具体物象入手,续写“苦”的表现。“绿发红颜留不住”直写青春易逝,曾经的鲜活容颜、旺盛生命力终会老去,是对“寿命如晓露”的进一步延伸;“英雄尽向何方去”则将范围扩大到“英雄”,即便曾叱咤风云,最终也难逃消逝的命运,消解了世俗对“功业”的执着。“回首北邙山下路”以“北邙山”这一历代帝王将相的墓葬之地为意象,点出死亡的终极归宿;“斜阳暮。千千万万寒鸦度”则以苍凉之景收束,夕阳西下的黄昏,无数寒鸦掠过墓地,既渲染出萧瑟悲戚的氛围,也暗示死亡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全片以景结情,将“无常”“皆苦”的哲理融入具体画面,更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哲《卜算子 开门了化出马钰》

下一篇:元·王处一《行香子 赠不语王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