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高悬姓字真":金榜高高悬挂,上面真真切切地写着我的姓名,
# 姓字:姓氏和名字,犹姓名。,高悬:高高挂起。,金榜:科举时代俗称殿试录取进士的榜。
"分明折得一枝春":就像折取到了一枝美好的春色。
"蓬瀛乍接神仙侣":在这像蓬瀛仙岛般的长安会见到仙人般的同榜进士,
# 蓬瀛:蓬莱和瀛洲,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江海回思耕钓人":不禁回想起那些还在田间江上耕钓的友人。
# 回思:回想,回忆。
"九万抟扶排羽翼":现在我像展翅的大鹏,扶摇而飞上了九万里高空,
"十年辛苦涉风尘":可这是在风尘中十年辛苦的结果啊。
# 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十年:形容时间长久。
"升平时节逢公道":在这太平盛世里我有幸遇到了公正的科举考试制度,
# 时节:季节,时令。
"不觉龙门是崄津":我不再觉得龙门是那难以跨越的险峻关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怀言志诗,诗歌描绘了诗人科举成功后的自豪与欣慰,礼赞科举制度的公平,诠释士人进取精神与时代风貌。
2. 写作手法
比喻:“分明折得一枝春”将科举及第比作折取春枝,“春”在古典诗词中象征新生与希望,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诗人及第后的喜悦心情,同时暗含对未来前程似锦的美好期许,使抽象情感更易感知。用典:颔联“蓬瀛乍接神仙侣”化用蓬莱、瀛洲仙岛典故,描绘与同榜进士交往如置身仙境,烘托出诗人身份转变后的尊崇感;颈联“九万抟扶排羽翼”援引《庄子・逍遥游》大鹏意象,既展现诗人及第后的壮志豪情,又喻指科举成功带来的广阔发展空间,增添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比:“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一句中,“九万抟扶”展现诗人及第后如大鹏展翅的凌云壮志,“十年辛苦”回顾寒窗苦读的艰辛岁月,今昔境遇形成强烈反差。通过对比,凸显诗人奋斗终获回报的欣慰之情,深化诗歌主题。
3. 分段赏析
首联“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以“金榜高悬”直观呈现科举放榜场景,“姓字真”通过强调姓名确凿无误,表现诗人对及第事实的确认与惊喜。“分明折得一枝春”运用比喻,将科举及第比作折取春枝,“春”既呼应传统诗词中春天象征新生与希望的意象,也暗合科举中第带来的前程展望,生动体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颔联“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中,“蓬瀛”化用蓬莱、瀛洲等仙岛典故,将及第后在长安与同榜进士的交往场景比作置身仙境,“神仙侣”指代同榜进士,展现出诗人因身份转变进入新社交圈层的新奇感受。“江海回思耕钓人”中“江海”“耕钓人”描绘过往隐居或平凡生活画面,既体现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也折射出命运转折带来的感慨。颈联“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意象,以“九万抟扶”展现及第后如大鹏展翅的凌云壮志;“十年辛苦”则回忆寒窗苦读的漫长岁月,“风尘”一词道尽求学路上的艰辛,形成“苦尽甘来”的强烈反差,凸显奋斗终获回报的欣慰。尾联“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崄津”将个人际遇与时代背景结合,“升平时节”点明社会环境,“公道”肯定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公平性,“龙门”在古代常喻指科举难关,诗人以“不觉崄津”表明通过科举及第,不再视科举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既展现出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也流露出对时代与朝廷的肯定,以达观态度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及第后作》洋溢着昂扬的豪情与自信,诗人以灵动绚烂的笔触表达了袁皓科举登第后的喜悦与自豪,同时也肯定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公平性。诗作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结合,反映出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状况,以及士人阶层通过科举实现理想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与文学意义。
上一篇:唐·白居易《再因公事到骆口驿》
下一篇:唐·陈翥《金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