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形胜":六朝时地势优越的形胜之地,
"想倚云楼阁":遥想当年那些倚云而建的楼阁,
"翠帘如雾":翠色的帘幕像薄雾一般。
"声断玉箫明月底":明月之下,玉箫的声音已然断绝,
"台上凤凰飞去":凤凰台上的凤凰也早已飞去。
"天外三山":天边是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洲边一鹭":江洲边有一只白鹭栖息,
"李白题诗处":这里正是李白题诗的地方。
"锦袍安在":当年李白的锦袍如今在哪里,
"淋漓醉墨飞雨":只记得他醉酒后挥毫泼墨,笔势如飞雨般酣畅淋漓。
"遥忆王谢功名":遥想王导、谢安那样的功名,
"人间富贵":人世间的富贵荣华,
"散草头朝露":都像草叶上的晨露一样消散无踪。
"淡淡长空孤鸟没":淡淡的长空中,一只孤鸟渐渐隐没,
"落日招提铃语":落日余晖里,寺院的铃铛发出细碎的声响。
"古往今来":古往今来,
"人生无定":人生从无定数,
"南北行人路":就像南来北往的行人奔波在漫漫长路上。
"浩歌一曲":放声高歌一曲吧,
"莫辞别酒频注":不要推辞这饯别的酒,频频斟满再饮。
元代文学家
萨都剌(1307?~1359?),元代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西域答失蛮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进士,官至南台侍御史。萨都剌的诗词,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部分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其山水诗颇见功力,不少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在诗歌技巧上,其作品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段;层层深入、凝练简洁;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联通使用,互相比譬。主要作品有《雁门集》《萨天锡诗集》《天锡词》等。
1.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六朝形胜,想倚云楼阁,翠帘如雾”,以“想”字领起,勾勒出六朝时依山而建的楼阁高耸入云、翠色帘幕如雾般朦胧的繁华景象,引发对往昔盛景的联想。“声断玉箫明月底,台上凤凰飞去”,写明月之下玉箫声已断绝,凤凰台上的凤凰也早已离去,借声音与物象的消失,暗寓昔日繁华不再的怅然。“天外三山,洲边一鹭,李白题诗处”,将视线转向远方,天外仙山、洲边白鹭与李白题诗的遗迹交织,既见景致的开阔,又借名人典故增添历史厚重感。“锦袍安在,淋漓醉墨飞雨”,以“锦袍”指代李白,追问其踪迹,同时追忆他醉酒挥毫的豪迈,在今昔对比中流露时光易逝的感慨。下阕“遥忆王谢功名,人间富贵,散草头朝露”,由历史遗迹转向人事变迁,遥想王导、谢安等家族的功名富贵,如草上晨露般迅速消散,直抒对富贵无常的叹惋。“淡淡长空孤鸟没,落日招提铃语”,以长空孤鸟消失、落日中寺庙的铃声作响的景象,营造出寂寥空阔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人生的漂泊与世事的苍凉。“古往今来,人生无定,南北行人路”,由具体人事扩展到普遍人生,感慨古往今来人生漂泊不定,如同南北往来的行人奔波于途,点明人生无常的共性。“浩歌一曲,莫辞别酒频注”,以高歌与劝酒作结,在看透世事无常后,以旷达的姿态消解悲愁,于苍凉中透出洒脱。
上一篇:元·张之翰《朝中措 十六夜月》
下一篇:元·沈禧《浣溪沙 咏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