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泥燕口":从燕子口中夺泥,
# 夺泥燕口:从燕子口里夺泥。
"削铁针头":从针头上削铁屑,
# 削铁针头:从针头上削铁。
"刮金佛面细搜求":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
# 刮金佛面:从佛像面上刮金。
"无中觅有":在没有中找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
# 嗉:鸟类食囊。,鹌鹑:鸟名,头尾短,状如小鸡。也叫鹑。
"鹭鸶腿上劈精肉":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
# 精肉:瘦肉。,劈:用刀刮。,鹭鸶:水鸟名,腿长而细瘦,栖沼泽中,捕食鱼类。又称白鹭。
"蚊子腹内刳脂油":从蚊子的肚子里刮脂油。
# 刳:剖、挖、刮。
"亏老先生下手":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 老先生:本称极尊者,这里用来讽刺官僚、地主。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小令,也是一首讽刺批判的曲作。描绘了贪得无厌者从燕口夺泥、针头削铁等极端搜刮行径,刻画出了剥削者锱铢必较的丑恶嘴脸,体现了元代官吏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贪婪本性深刻批判与辛辣讽刺。
2. 写作手法
夸张:此曲极尽夸张之能事,“夺泥燕口”一句,以燕子衔泥筑巢之微末,竟欲强夺其泥,极言贪婪者搜刮之无孔不入;“蚊子腹内刳脂油”,将蚊虫之渺小与剖腹取脂的荒诞并置,讽刺官吏对百姓盘剥之彻底。比喻:此词善用比喻,生动辛辣。“夺泥燕口”等句,将贪者比作在燕口夺泥、针头削铁之人,把贪小利的行径具象化,以极微事物凸显其贪婪无度,比喻中见讽刺,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贪吝之态。
3. 分段赏析
开篇三组意象虽未直书“贪”字,却通过递进式白描构建出鲜活的贪欲图景。“夺泥燕口”:春燕衔泥筑巢堪称自然界的艰辛工程,单口泥土不过拇指大小,整座巢穴需经风雨兼程无数次往返方能建成。贪官却无视生灵生存之艰,连燕口微末之泥都不放过,其贪婪本性已跃然纸上。“削铁针头”更显极端:寻常针尖落地尚难寻觅,此人竟能从针体削下铁屑,极言其搜刮之精细。“刮金佛面细搜”更具反讽意味:本应受万民敬仰的佛陀金身,在贪者眼中仅是可供剥削的镀金表层,宗教神圣性在物欲面前荡然无存。这三组意象层层推进,共同诠释了“无中觅有”的深层含义:于常人视若无物的细微处,贪官却能炼就点石成金的“慧眼”,将他人血汗凝练成自己的贪墨之资。作品采用递进式夸张构建贪欲图谱。前三个意象聚焦日常器物,后三句则深入生物肌理:鹌鹑嗉囊中的豌豆要强行掏取,鹭鸶细腿上的精肉要生生割截,蚊蚋腹内的脂膏要刮榨殆尽。这种由物及人的描写维度,将抽象贪欲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画面,使“贪小利者”的本质纤毫毕现。特别是对生物的侵害意象,暗含“竭泽而渔”的深层隐喻,暗示贪欲终将导致系统性的破坏。结句的讽刺艺术更显匠心独运。“老先生”称谓本为尊称,在此却成为辛辣的政治讽喻。这种尊卑倒置的修辞策略,既保留了元代官场称谓的特定语境,又通过语义反转达成反讽效果。当崇高称谓与卑劣行径形成强烈反差时,其艺术性远胜直白批判,使作品在冷峻揭露中透出黑色幽默的审美特质。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以俚俗之语道世间荒诞,通篇白话却暗含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作者通过夸张修辞与密集类比,构建出雅俗交融的俳谐杰作,在嬉笑怒骂间完成对贪腐世相的辛辣鞭挞。全篇虽采用市井俚语,词“夺”“削”“寻”“劈”“刳”的选择、运用和六种比喻排列的工整,以及口语的通俗得体,又显出作者造的苦心经营。文字表达虽经刻意锤炼,却呈现出质朴无华的审美特质。作品犹如讽喻时弊的民谣,在幽默与批判交织的叙述中,犀利抨击了贪官污吏与为富不仁者的贪婪本性。其艺术表现既具鲜活的市井气息,又保持入木三分的笔触,通过鲜活生动的叙事手法,将讽刺锋芒深植于平实语言之中,形成强烈而深刻的社会批判效果。
# 这是元人小令的精品之一,以极度夸张的漫画式手法,对孜孜以求、寸利必得的贪鄙小人给以尖刻的嘲讽,并揭露了鱼肉百姓,无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不详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周锡䪖《元曲鉴赏辞典》
下一篇:元·王冕《有感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