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色财气":酒色财气
"常醉后方何碍":唯有长醉后才无拘无碍,
# 方何碍:没有妨碍。方,却。
"不醉时有甚思":若清醒时又何必苦思。
# 有甚思:还有什么思念?
"糟腌两个功名字":用酒糟腌渍那“功名”二字,
# 糟腌:用酒糟腌。
"醅淹千古兴亡事":让浊酒淹没古今王朝兴亡事,
# 醅淹千古兴亡事:将千古兴废大事淹没在酒里;指但求终日一醉,不管古今兴亡之事。醅淹:用酒浸泡。醅:未过滤的酒。
"曲埋万丈虹霓志":将酒曲埋葬冲天壮志如虹霓。
# 曲埋万丈虹霓志:将远大的志向埋没在酒醉之中。曲埋:用酒曲埋掉。曲:酿酒的酵母。虹霓志:指远大的志向。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世人不解时,都嘲笑屈原不懂变通,
#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被人讥笑为不识时务。达:显达,与“穷”相对。
"但知音尽说陶潜是":唯有知音者,才懂陶潜醉饮的深意。
# 但知音尽说陶潜是:了解陶潜的人,都说他的行为是对的。知音:知己。陶潜(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淡泊名利,弃县令回乡隐居,诗酒为伴。
"花尚有重开日":花谢了尚能重绽新蕊,
"人决无再少年":人老去再无年少容颜。
"恰情欢春昼红妆面":情浓时,恰似春日红妆笑靥,
"正情浓夏日双飞燕":爱炽时,仿若盛夏双飞雨燕,
"早情疏秋暮合欢扇":情淡时,已是秋暮弃置的合欢团扇。
"武陵溪引入鬼门关":纵如武陵溪般旖旎情乡,终引向鬼门关死路,
# 武陵溪:陶渊明《桃花源记》述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终于进入桃花源。诗文中因以“武陵溪”喻真善美的理想境地,元曲中更作为男女情乡的代指。
"楚阳台驾到森罗殿":哪怕楚阳台云雨高唐,也直通森罗殿黄泉。
# 楚阳台:宋玉《高唐赋》记楚怀王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自言“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以“楚阳台”指称男女合欢之所。森罗殿:传说中阎王的居殿。
"绿珠娇人无比":绿珠美貌举世无双,
"石崇富祸有余":石崇豪富反酿祸端。
"全家儿老幼遭诛戮":全家族老少皆遭杀戮,
"半合儿帑藏无金玉":半匣库藏早无金玉,
"两般儿景物伤情绪":这两般惨景徒惹伤悲。
"暗尘埋锦步障花边":昔日锦步障边的繁花,早被暗尘掩埋,
"乱蝉鸣金谷园中树":当年金谷园中的嘉树,只剩乱蝉哀鸣。
"形骸随红尘化":肉身终将化作红尘,
"功名向青史标":功名空留青史虚名。
"七英雄事业真堪笑":所谓七英雄的霸业,如今只堪嗤笑,
"六豪王踪迹平如扫":六豪王的踪迹,早被扫荡如烟,
"两下里争战图前闹":两方争战厮杀,不过画前喧闹一场。
"一壁厢淡烟衰草霸王城":这一边,霸王城唯余淡烟衰草,
"一壁厢西风落日高皇庙":那一边,高皇庙独对西风落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人生四大欲求(酒、色、财、气)为题材的元曲组曲,借酒色财气的沉溺与超脱景象,写出了对世俗欲望的批判与对生命本质的哲思。
2. 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酒”开篇以“常醉后方何碍”直击主题,通过“醉”与“不醉”的对比,展现作者对现实的逃避与清醒的矛盾。三组鼎足对“糟腌功名”“醅淹兴亡”“曲埋虹霓志”极具冲击力:“糟腌”“醅淹”“曲埋”以酿酒工艺为喻,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暗讽功名如酒糟般腐朽、历史如酒浆般浑浊、志向如酒曲般被埋没。“屈原非”与“陶潜是”形成强烈反差:屈原因清醒而遭非议,陶潜因醉酒被称道,揭露社会对真性与现实的扭曲认知。第二部分“色”以“花有重开日”反衬“人无再少年”,通过季节意象(春、夏、秋)隐喻人生阶段:“春昼红妆”“夏日双飞燕”以艳丽画面渲染情欲之盛,“秋暮合欢扇”化用班婕妤典故,暗示美好易逝。“武陵溪”(桃花源)与“楚阳台”(巫山云雨)的仙境与“鬼门关”“森罗殿”的阴森对比,警示沉迷情色者终将堕入深渊。第三部分“财”借石崇、绿珠的悲剧,批判财富的虚妄:“绿珠娇”“石崇富”极写奢华,“全家诛戮”“帑藏无金玉”突显骤富骤贫的戏剧性,暗含“财帛动人心”的警世之语。“暗尘埋锦步障”“乱蝉鸣金谷园”以衰败景象对应繁华往昔,揭示财富终将腐朽的本质。第四部分“气”反思英雄豪杰的争斗:“七英雄”“六豪王”的功业在“淡烟衰草”“西风落日”中化为乌有,以自然永恒反衬人事短暂。“争战图前闹”与“霸王城”“高皇庙”的寂寥对比,讽刺权力争夺的荒诞,呼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豁达。
下一篇:元·刘秉忠《好事近·桃李尽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