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宫、":寺庙里、
# 梵宫:即佛寺。
"晚钟":传来傍晚的钟声。
"落日蝉声送":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
"半规凉月半帘风":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
# 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
"骚客情尤重":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
# 骚客:诗人。屈原代表作名《离骚》,后因以骚客、骚人称诗人。
"何处楼台":是什么地方的楼台上,
"笛声悲动":传来悲怨的笛声?
"二毛斑秋夜永":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
# 秋夜永:秋夜长。,二毛:鬓发斑白。
"楚峰":巫山神女峰,
# 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几重":相隔几重山峰?
"遮不断相思梦":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相思小令。通过描写秋夜佛寺的钟声、蝉鸣、凉月、悲笛等萧瑟景象,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深沉的羁旅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这句以“凉月”和“半帘风”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孤寂感紧密结合,强化了作者漂泊无依的怅惘,情景交融间更见其内心的痛苦。
3. 分段赏析
小令开篇以“梵宫”“晚钟”入笔,描绘傍晚时分,古寺钟声悠扬,暮色缓缓笼罩佛寺的情景。此时此景,引发了作者心中一阵莫名的凄清与孤寂。秋蝉长鸣,声声入耳,在静谧的落日余晖中格外响亮,更加深了诗人的惆怅与苦闷,“落日蝉声送”不仅营造出特有的秋日氛围,也点明了节令所在。“半规凉月半帘风”描绘夜幕降临后的景象,一轮清冷的半月升起,凉风轻拂帘幕,典型的秋夜画面随之展开。自古以来,月亮常被文人寄托相思与离愁,李致远亦不例外,在凉月与秋风的陪伴下,他心头的孤独与愁绪愈发浓重,所谓“骚客情尤重”,正道出其深情难抑。秋夜的景与声激发起作者强烈的情感波动,情景交融之间,更显其内心的忧苦与惆怅。“何处楼台,笛声悲动?”远处楼台忽传来隐约的笛声,不知是何人在这清冷的夜晚吹奏哀曲,忽而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与哀伤。他不禁遐想:在遥远的故乡,是否也有人正为自己吹奏一曲笛音,寄托思念?岁月不居,光阴荏苒,李致远早已鬓发斑白,漂泊异地,在这苍茫秋夜里,笛声如泣如诉,更加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连绵起伏的山峦虽重重叠叠,却终究隔不断梦中的思念与牵挂,足见其情之深,意之切。思而不可见,念而难相依,李致远的相思之情,在这个孤寂的秋夜里愈加沉郁浓烈。整首小令以一腔真挚深情作结,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尽。
4. 作品点评
小令以“秋夜吟”为题,抒写曲人于秋夜所生的绵长相思之情,全篇多用短句,句句押韵,语言凝练,富有节奏之美。本曲押“东钟”韵,其中“钟”“宫”“风”“峰”属阴平韵,“送”“梦”“动”为去声音,“永”属上声音,“重”字前一句读去声,后一用则为阳平。全篇结构紧凑,声韵协调,读来音节流畅,韵律柔婉,富于音乐美。
# 这首写秋景之凄凉,心境之凄苦,而以景色衬托。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卢润祥《元人小令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