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回满":明月已经圆了好几次,
"待君君未归":等待您啊您却还没回来。
"中庭步芳草":在庭院中间踏着芳草漫步,
"蝴蝶上人衣":蝴蝶飞落到人的衣服上。
"谁念同袍者":谁会想起志同道合的友人呢?
"闲居与愿违":闲居的生活和心愿相违背。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友、闲居题材的诗。介绍了闲居时等待友人的事,描绘了明月多次圆满、等待友人却未归,在庭院芳草上漫步、蝴蝶飞上身的情景,体现了等待的漫长与孤独,营造出怅惘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闲居与心愿不符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谁念同袍者?闲居与愿违”。“同袍”一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原指战友、兄弟,这里借指志同道合的友人,借助典故让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含蓄深厚。这一典故的运用,让读者能联想到诗人与友人之间如同战友般的情谊,从而更能体会到诗人在闲居中对友人的深切牵挂。直抒胸臆:“中庭步芳草,蝴蝶上人衣,谁念同袍者?闲居与愿违”,直接抒发情感,问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感叹闲居与心愿相悖,直白传递内心的失落。意象组合:“中庭步芳草,蝴蝶上人衣”,将“芳草”“蝴蝶”“衣”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出庭院中芳草遍地、蝴蝶停歇在衣上的画面,这些意象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宁静却又带着孤独怅惘的氛围,强化了诗人等待时的复杂心境。设问:“谁念同袍者”,此句以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询问谁会想起志同道合的友人,并非真正寻求答案,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让情感表达更显深沉。细节描写:“中庭步芳草,蝴蝶上人衣”,“步芳草”细致写出诗人在庭院中踏着青草漫步的状态,“蝴蝶上人衣”则刻画了蝴蝶飞落衣襟这一细微景象,以宁静环境中的动态细节,凸显出诗人等待友人时的孤独,让这份怅惘之情更显真切。
3. 分段赏析
“明月几回满,待君君未归”,这句以明月几次圆满起笔,写出等待友人归来,可友人却一直未归的情景。“几回满”暗示等待时间的漫长,明月的圆满与友人未归形成对比,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中庭步芳草,蝴蝶上人衣”,描绘了在庭院中踏着芳草漫步,蝴蝶飞落到衣服上的画面。庭院的宁静与蝴蝶的动态形成呼应,却更凸显出诗人等待时的孤独,细节生动,让人体会到那份闲居中的怅惘。“谁念同袍者?闲居与愿违”,这两句直抒胸臆,问谁会想起志同道合的友人,感叹闲居的生活与心愿相悖。“同袍”典故的运用强化了对友人的思念,而“与愿违”则道出了内心的失落与感慨,将情感推向深处。
4. 作品点评
元代诗坛把范梈归入“元诗四大家”之列,他的诗风以“清健淳朴,用力精深”为特色。《明月几回满》作为范梈的代表诗作,被收录进多个诗词研究专题,与唐代经典作品一同陈列展示。现代学者认为,这篇作品体现了元代文人特有的闲适心境与含蓄的表达风格。
上一篇:元·王冕《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