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度竹枝":袅袅凉风吹过竹林,
# 袅袅:风动的样子。
"卷荷翻雨落盆池":雨滴落在荷叶上,荷叶翻卷,雨滴一下子都落在了荷池里。
"疏帘小簟清如水":疏帘闲挂,枕席清凉如水,
# 簟:竹席。
"正是南窗梦觉时":正是南窗梦醒的时候。
元末明初诗人
胡奎(1335~1409),元末明初诗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浙江海宁人。尝游贡师泰之门,与贝琼、高启等以诗交。洪武间以儒学征,官宁王府教授。胡奎有诗名,尤长于乐府歌行,是元末杨维桢一派遗风。其诗不事雕饰,自然清淡,和雅有致。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其诗:“功力既深,格调不免太熟,诵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著有《斗南老人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夏日书事(其一)》是元代胡奎创作的七言绝句,属于写景抒怀题材。全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夏日午后之景,展现诗人从南窗午睡中悠然醒来的惬意瞬间。通过动静结合的画面,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意境,生动呈现出诗人对夏日闲适生活的热爱与悠然自得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袅袅凉风度竹枝”一句是描写夏夜近景的感官体验。一个“袅袅”既摹写晚风轻拂竹枝的柔婉动态,又暗含听觉上的风声细碎,赋予无形之风以丝绸般的质感。动词“度”字尤为精妙,既展现风穿越竹林的流动轨迹,又暗示诗人对自然律动的细腻感知。竹枝与凉风的互动构成视觉与触觉的通感,为全诗奠定清幽基调。“卷荷翻雨落盆池”聚焦动态雨景的微观画面。“卷”字以拟物手法写骤雨击荷的冲力,与“翻”字共同构成双重动态:既描摹雨滴在荷叶表面滚动的物理轨迹,又暗示荷叶在风雨中起伏的姿态。后句“落盆池”完成空间转换,将镜头从荷塘拉近至窗畔的盆池,雨珠坠落的清脆声响与竹枝摩挲的沙沙声形成听觉层次,暗含时空的纵深感。“疏帘小簟清如水”转入室内清寂氛围的营造。“疏帘”与“小簟”构成双重空间阻隔:竹帘过滤了外界风雨的强度,竹席则将暑气转化为沁凉触感。比喻“清如水”突破常规通感范式,将温度感知转化为流体意象,既暗示夏夜凉意如水般漫溢,又隐喻诗人心境澄明如镜。三个意象形成从外到内的空间递进。“正是南窗梦觉时”收束全篇于瞬间的意识流动。“南窗”作为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意象,既实指诗人所处的具体方位,又暗含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的隐逸传统。动词“觉”字点睛,将前文所有感官体验收束为意识觉醒的瞬间——骤雨初歇的清凉、竹影摇曳的韵律、枕簟生凉的体感,在梦与醒的临界点凝结成永恒的夏日记忆,留下虚实相生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