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é
guì
lìng
·
·
cháng
jiāng
hào
hào
西
lái

朝代:元作者:赵禹圭浏览量:3
cháng
jiāng
hào
hào
西
lái
shuǐ
miàn
yún
shān
shān
shàng
lóu
tái
shān
shuǐ
xiāng
lián
lóu
tái
xiāng
duì
tiān
ān
pái
shī
jiù
yún
shān
dòng
jiǔ
bēi
qīng
tiān
wàng
huái
怀
zuì
yǎn
zhēng
kāi
yáo
wàng
péng
lái
bàn
ér
yún
zhē
bàn
ér
yān
mái

译文

长江水浩浩荡荡向西流来,水面上倒映着云山,山上有楼台建筑。山和水相互连接,楼台相互对峙,是上天的安排。诗句写成让云山都改变颜色,倾倒酒杯,忘却天地。喝醉的眼睛睁开,远远望去像蓬莱仙境,一半被云遮住,一半被烟霾笼罩。

逐句剖析

"长江浩浩西来":长江水浩浩荡荡向西流来,

"水面云山":水面上倒映着云山,

# 水面云山:金山本在长江中(清末江沙淤积始与南岸相连),故云。云山:形容山势高峻,云烟缭绕。

"山上楼台":山上有楼台建筑。

# 山上楼台:金山寺的殿宇楼台,依山而建,气势不凡。此句即指金山寺。

"山水相连":山和水相互连接,

# 相连:一作“相辉”。

"楼台相对":楼台相互对峙,

# 相对:一作“相映”。,楼台:指金山寺。

"天与安排":是上天的安排。

# 天与安排:金山寺的壮丽景色就像天工造就。与:一作地。

"诗句就云山动色":诗句写成让云山都改变颜色,

# 诗句就云山动色:一作“诗句成风烟动色”。诗句就:诗句吟成。意含不大的功夫。云山动色:时转云移,景色改观。

"酒杯倾天地忘怀":倾倒酒杯,忘却天地。

# 天地忘怀:忘掉了自身以至天地宇宙的存在。

"醉眼睁开":喝醉的眼睛睁开,

"遥望蓬莱":远远望去像蓬莱仙境,

#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此喻金山。

"一半儿云遮":一半被云遮住,

# 云遮:一作“烟遮”。

"一半儿烟霾":一半被烟霾笼罩。

# 烟霾:一作“云霾”。霾:本指由于大气混浊使人看不清景况。也作淹埋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蟾宫曲·题金山寺》是元代赵禹圭所作的一首曲,又名《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全曲围绕作者登临金山寺的所见所感展开,巧妙分为两个层次。开篇先以细腻笔触勾勒眼前实景,将长江奔涌西来的雄浑气势,与金山寺山水相映、楼台层叠的景致娓娓道来。而当诗人饮酒赋诗后,笔触陡然一转,以浪漫笔触描绘醉意朦胧中的奇幻世界。此时诗句似能撼动风烟,饮酒足以忘却天地,恍惚间更将云雾缭绕的金山寺视作蓬莱仙境,虚实相生间尽显豪迈洒脱。前后层次通过由实入虚、层层递进的手法,实现从真实观感向奇幻幻象的自然过渡,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位于镇江西北的金山寺,是元代景致一绝。赵禹圭于元文宗至顺年间(1330—1332年)赴任镇江府判,在此期间游览金山寺后,创作了相关曲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元曲。描绘了长江壮丽的景色以及金山寺的雄伟壮观,营造了一种壮阔而又空灵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长江浩浩西来”展现江水奔腾的动态,而“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呈现金山寺及周边景物的静态。以长江的汹涌流动反衬金山寺的静谧,凸显其雄伟壮观,有天外飞来之感。动静结合:“山水相连,楼台相对”描绘山水楼台的静态画面,营造静谧氛围;“长江浩浩西来”刻画江水流动的动态。动静交织,使画面既有灵动的气势,又不失沉稳的美感,层次丰富。虚实结合:实写“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虚写“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先以“长江”“云山”“楼台”等实景描写奠定基础,后通过想象自己赋诗令风云变色、饮酒忘却天地,以及将金山寺比作蓬莱仙境的虚写,深化对美景的陶醉之情,拓展意境。

3. 分段赏析

开篇“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作者另辟蹊径,未直接描绘金山寺本体,而是先勾勒出其雄浑壮阔的环境底色。长江自夔门浩荡东行,冲破三峡天险,横贯鄂、赣、皖、苏,沿途地势平坦,江水如脱缰巨龙肆意奔腾。直至镇江一带,金山陡然矗立江面,打破了平缓的水势,“水面云山”的奇景跃然纸上。孤山临江本就罕见,元曲中“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的描述,亦道出此景的独特。作者以奔涌长江为背景,以动写静,更凸显金山“天外飞来”的不凡气势。紧接着“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在大场景铺垫后,聚焦金山寺。他巧妙抓住山踞江心的特质,描绘寺影入水、山水交融、楼台相映的画面,这般如临仙境的奇景,堪称自然造化的神来之笔。此情此景,引得作者诗兴酒兴勃发,即刻吟诗作赋、畅饮抒怀。“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这两句淋漓尽致展现出作者沉醉美景的狂放豪情。他痛饮美酒、挥毫赋诗,诗句甫成,似让风云变色;饮酒尽兴,仿若忘却天地万物,恍若置身仙境。当醉意稍减、朦胧睁眼,眼前金山云雾缭绕,半隐半现的亭台楼阁在烟霭中若有若无,恰似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结尾这几笔朦胧的写意,为全曲增添了神秘梦幻的色彩,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整首元曲以“过”字为纲,将写景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同于登山近观,作者以行舟过客的视角,在流动的江面上远眺金山。凭借这一独特视角,得以将长江的浩渺烟波、金山的孤耸云影、楼阁的错落有致尽收笔端。作品巧妙捕捉山水呼应、云雾缭绕的动态关系,既有长江奔涌与金山静立的动静相衬,又有云遮雾掩与楼台倒影的虚实相生。作者以灵动笔触勾勒出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卷,不仅让读者领略到自然造化的壮美,更通过景中藏情,使情感的波澜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实现了写景与抒情的完美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称赏者众。

元散曲作家周德清《中原音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哲《卜算子 谒友不遇》

下一篇:元·王冕《送沙学正归松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