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地":这片繁华的地界,
"王孙富贵":贵族子弟富贵显赫。
# 王孙:古代豪贵子弟的泛称。
"玳瑁筵开":华贵的玳瑁筵席摆开,
# 玳瑁筵:饰有玳瑁甲片的筵席。指豪华宴会。
"下朝无事":退朝后闲来无事。
"压红茵":红地毯上,
# 红茵:歌舞时所铺的地毯。
"凤舞黄金翅":舞女们像凤凰般舒展金色羽翼,
# 凤舞黄金翅:形容舞态。
"玉立纤腰":纤细的腰肢亭亭玉立,
# 纤腰:细腰。,玉立:形容舞女的峻洁风标。
"一片揭天歌吹":歌声与乐声直冲云天。
"满目绮罗珠翠":满眼都是绫罗绸缎、珍珠翡翠,
"和风淡荡":柔和的春风轻轻拂过,
"偷散沉檀气":悄悄吹散了沉香、檀香的浓郁气息。
# 沉檀:沉檀木所制的香料。
"堪判醉":这样的景致真该一醉方休,
# 判:尽兴的意思。
"韶光正媚":美好的春光正如此娇媚。
"折尽牡丹":园中的牡丹被折尽,
"艳迷人意":艳丽的花色迷人眼目。
"纵金张许史应难比":即便是汉代权贵金、张、许、史家族,此刻的奢华恐怕也难以相比。
# 金张许史:汉宣帝时四大豪族。
"贪恋欢娱":沉醉在这欢娱之中,
"不觉金乌西坠":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沉。
# 金乌:太阳。
"还惜会难别易":更让人惋惜的是相聚短暂、离别容易,
"金船更劝":于是拿起金酒杯再次劝酒,
"勒住花骢辔":想勒住骏马的缰绳,留住这美好的时光。
# 花骢:身长青白杂毛的马。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宴饮词,生动地描绘了前蜀贵族酣畅淋漓的宴饮场景,展现出他们闲适安逸的生活状态,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歌舞伎人的婀娜姿态。
2. 写作手法
承上启下:“和风淡荡,偷散沈檀气”两句承上启下。上片先铺写“繁华地”的富贵场景,王孙设玳瑁筵、观凤舞、听歌吹,满眼绮罗珠翠,这些内容聚焦于盛宴的热闹与奢华,而“和风淡荡”承接前文的环境描写,延续了宴饮时的柔和氛围;“偷散沈檀气”则以香气的弥漫,将视觉所见的繁华自然过渡到下片。下片以“堪判醉”开篇,转入对宴饮者沉醉春光、贪恋欢娱的情态描写,使上下片从场景到情感抒发衔接流畅,形成完整的宴乐情境。铺垫:“和风淡荡,偷散沈檀气”上片以层层铺垫盛宴的“繁华”与“富贵”。开篇点明场景与人物身份,奠定奢华基调;接着交代宴饮背景,显其悠闲;再具体铺写宴中的歌舞之盛,从舞姿、歌乐展现热闹;又写服饰之华美,从视觉强化富贵气象。这些铺垫从整体到细节,勾勒出盛宴的奢靡欢腾,“偷散沈檀气”既以香气弥漫收束近景描绘,又为下片“堪判醉”的沉醉状态与对欢娱的贪恋做铺垫,让上下阕的宴乐场景与情感自然流转。
3. 分段赏析
上片“繁华地,王孙富贵”,描绘了京城的景象,那是一个繁华的地方,王孙贵族们聚集于此,享受着荣华富贵。“玳瑁筵开,下朝无事”,这是一个倒装句,形容那些无所事事的官僚们在散朝后,大摆筵席,尽情享乐。“玳瑁筵”,也就是“玳筵”,指的是用玳瑁装饰坐具的盛大宴席。“压红茵,凤舞黄金翅”,身披红色夹衫的女妓们翩翩起舞,宛如凤凰展翅,绚烂多姿。“玉立纤腰,一片揭天歌吹,满目绮罗珠翠”,身材姣好的歌女们立如芝兰玉树,歌声响彻云霄,她们身着华美的服饰,璀璨的珠宝满目生辉。“和风淡荡,偷散沉檀气”,柔和的春风轻轻拂过,悄然间带来了阵阵沉香和檀木的幽香。上片通过这些描写,将繁华富贵的盛宴、歌舞场景娓娓道来,为下文作了铺垫,最后两句则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下片“堪判醉,韶光正媚,折尽牡丹,艳迷人意”,在盛宴之上,宾客们醉意微醺,正值春光明媚之时,牡丹盛开,娇艳欲滴,赏花之人忍不住将花折尽。“纵金张许史应难比”,即便像金张、许史这样的豪富显贵之家,也难以与他们相比,极尽讥讽之能事,批判他们过于放纵、奢侈。“金张”,指的是汉代金日磾家族,从汉武帝至汉平帝,七世为内侍;张汤后世,自汉宣帝至汉元帝以来,有十余人担任侍中、中常侍等职位,后因以“金张”作为功臣世族的代称。“贪恋欢娱,不觉金乌坠”,这些沉浸在欢娱之中的人们,竟然连太阳西下都未曾察觉。“金乌”,即太阳,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乌,因此得名。“还惜会难别易”,他们贪恋欢娱到如此地步,还惋惜相聚的时光短暂,离别却如此容易,言外之意是要珍惜这难得的聚会,不要轻易离去,同时也流露出对牡丹的怜爱与不舍之情。“金船更劝,勒住花骢辔”中的“金船”指的是酒器,意思是举杯劝酒,想要留住即将离去的友人,连花骢马的辔头都要勒住,兴致未尽,流连忘返。
4. 作品点评
作者身处乱世,风雨飘摇,故对“商女不知亡国恨”的现状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尽管作者并非著名的词人,但其作品却别具一格,不落俗套,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上一篇:唐·白居易《禁中秋宿》
下一篇:唐·杜牧《赠猎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