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zhào

朝代:明作者:王跂浏览量:3
luò
zhào
qiū
fēng
miàn
qíng
bái
ōu
qún
làng
huā
míng
yún
lián
kuāng
cháng
dǐng
jiāng
dào
xún
yáng
zàn
yǒu
shēng
fān
hǎo
fēng
guī
fàn
yān
xīn
yuè
shǔ
yuán
hóng
dào
jiā
yǒu
qīng
diào
xiàn
cāng
láng
chàng
zhuó
yīng

译文

秋日傍晚,秋风送爽,天空一片晴朗,白鸥成群,夹杂在明亮的浪花之中。云雾连接着匡庐山,常常看不到山顶,江水流到浔阳,暂时发出流淌的声响。趁着好风扬帆而归,那是范蠡般的隐逸情怀,烟波之上的新月,仿佛属于袁宏那样的文人。回到家中自然有清溪可以垂钓,不羡慕那在沧浪水边高唱濯缨的人。

逐句剖析

"落照秋风一面晴":秋日傍晚,秋风送爽,天空一片晴朗,

"白鸥群杂浪花明":白鸥成群,夹杂在明亮的浪花之中。

"云连匡阜常无顶":云雾连接着匡庐山,常常看不到山顶,

"江到浔阳暂有声":江水流到浔阳,暂时发出流淌的声响。

"帆席好风归范蠡":趁着好风扬帆而归,那是范蠡般的隐逸情怀,

"烟波新月属袁宏":烟波之上的新月,仿佛属于袁宏那样的文人。

"到家自有清溪钓":回到家中自然有清溪可以垂钓,

"不羡沧浪唱濯缨":不羡慕那在沧浪水边高唱濯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落照》是明代诗人王跂的七言律诗。此诗以行旅中所见落照之景为切入点,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于一体。首联写秋日傍晚晴朗景色,白鸥与浪花相映;颔联描绘匡阜云雾缭绕、浔阳江水流淌之声;颈联借范蠡、袁宏典故,寄寓隐逸之思;尾联表达对归家后清溪垂钓生活的向往,不羡慕濯缨之举。全诗语言自然,于写景中融入个人情志,展现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落照秋风一面晴,白鸥群杂浪花明”,开篇便点明时节与天气,秋日傍晚,阳光洒落,秋风拂面,天空晴朗。白鸥成群在浪花间穿梭,“明”字既写浪花的洁白明亮,也衬出白鸥的素净,画面鲜活灵动,奠定了清新明快的基调。颔联“云连匡阜常无顶,江到浔阳暂有声”,将视角投向远方的山与水。匡庐山被云雾缠绕,常不见山顶,尽显朦胧之美;江水奔流至浔阳,暂时发出潺潺之声,动静结合,既写出山的静谧悠远,又表现出水的灵动,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壮阔与多变。颈联“帆席好风归范蠡,烟波新月属袁宏”,巧妙运用典故。范蠡乘舟归隐,袁宏在月下咏诗,诗人借这两位历史人物,表达对隐逸生活和文人雅趣的向往,将自然之景与人文典故融合,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尾联“到家自有清溪钓,不羡沧浪唱濯缨”,直抒胸臆。诗人表示归家后有清溪可垂钓,不羡慕他人在沧浪水边濯缨的高洁之举,突出了对自家闲适生活的满足,情感真挚,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文徵明《题画兰》

下一篇:明·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