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浮玉":桂花漂浮在如玉月华中,
"正月满天街":一轮明月铺满了整条天街,
"夜凉如洗":夜晚的凉意清爽得如同被水洗过一般。
"风泛须眉并骨寒":一阵风吹来,吹拂着我的须眉,直透骨髓,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 风泛:风吹。
"人在水晶宫里":人儿仿佛就在水晶宫殿里一样。
# 水晶宫:龙王住处,这里指神仙居所。
"蛟龙偃蹇":蛟龙蜿蜒盘卧,盛气凌人,
# 偃蹇:骄横;傲慢;盛气凌人。
"观阙嵯峨":宫殿高大巍峨,
# 嵯峨:这里指楼阁高峻的样子。
"缥缈笙歌沸":隐隐约约传来喧闹的笙歌。
# 笙歌:合笙之歌或吹笙唱歌。,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霜华满地":白霜月光铺满大地,
# 霜华:皎洁的月光。
"欲跨彩云飞起":愿意乘着缤纷的云朵腾空而起。
"记得去年今夕":仍记得旧年的今夜,
"酾酒溪亭":于溪亭酌酒畅饮,
# 酾酒:斟酒。
"淡月云来去":淡淡的月光下,云朵悠悠地飘来飘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如今,往昔那千里江山仿佛都如梦幻一般,
"转眼秋光如许":转瞬之间,秋光已至,人事已非。
"青雀西来":自西而来的青雀,
# 青雀:指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
"姮娥报我道":与嫦娥都告知我,
# 姮娥:一作嫦娥。
"佳期近矣":美好的时光快要到了。
"寄言俦侣":寄托旧知好友捎信于你,
# 俦侣:伴侣,朋辈。
"莫负广寒沉醉":可不要辜负了这广寒宫中的沉醉时光啊。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词。此词上片以“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开篇,描绘中秋夜皎洁月光如玉般洒落人间,营造出清凉澄澈的意境,流露出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中秋月色的瑰丽奇幻,又寄托了对时光变迁的淡淡怅惘。
2. 分段赏析
上阕首句:“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开篇以“桂花浮玉”起兴,既实写中秋桂香浮动之景,又暗喻月色皎洁如玉。“正月满天街”以夸张手法描绘月光普照的壮丽景象,“夜凉如洗”则通过触觉感受强化了秋夜的清冽氛围。三句由视觉到触觉,层层递进,为月宫仙境的展开奠定了空灵澄澈的基调。“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此进一步渲染月夜之寒与仙境之幻。“风泛须眉并骨寒”以通感手法写风之凛冽,仿佛能穿透须眉直抵骨髓;“人在水晶宫里”则突然转入幻境,将词人置于晶莹剔透的月宫之中,形成现实与仙界的强烈反差。“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三句具体描绘月宫奇景:“蛟龙偃蹇”写神兽盘旋之态,“观阙嵯峨”状楼阁巍峨之姿,“缥缈笙歌沸”绘仙乐缭绕之声。诗人虚实相生的笔法,将月宫描绘得既神秘瑰丽又可感可触,展现了其非凡的想象力。“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结尾由景生情,“霜华满地”既写月光如霜铺满大地的清冷景象,又暗喻时光流逝;“欲跨彩云飞起”则突发奇想,表达了词人超脱尘世、飞升仙境的愿望。此句既是对月宫仙境的留恋,亦隐含对现实束缚的挣脱之意。下阕首句:“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笔锋陡转,由仙境回到人间,追忆去年中秋与友人溪亭赏月的情景。“酾酒溪亭”写饮酒之乐,“淡月云来去”绘月色之柔,短短三句便勾勒出一幅清雅的月夜图景,与上阕的瑰丽仙境形成鲜明对比。“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此感慨时光飞逝、物是人非。“千里江山昨梦非”言往昔如梦,已不可追;“转眼秋光如许”则叹今朝秋色依旧,而人事已非。两句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的喟叹与对美好时光的眷恋。“青雀西来,姮娥报我,道佳期近矣。”词人忽又转入幻想,借“青雀报信”“姮娥相告”之典,暗示佳节将至、良辰可待。此三句既延续了上阕的仙幻色彩,又为下文的劝勉埋下伏笔,使情感转折自然流畅。“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沉醉。”结句点明主旨,以“寄言俦侣”呼应开篇的“水晶宫”,将仙境与人间、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莫负广寒沉醉”既是对友人的劝酒之词,亦含珍惜当下、及时行乐之意,更暗含对去年欢聚的追忆与今年重逢的期盼。
3. 作品点评
全词想象奇崛瑰丽,充分展现浪漫主义特质,于天上仙境与人间尘世间自由穿梭;将超凡脱俗的仙姿与眷恋人间的凡心交织呈现,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世与入世交织的复杂心境。
# 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沈醉”,又感伤显,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不详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刘刚《中华节令风俗文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