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斜阳沙觜":已是傍晚时分,一抹斜阳照在沙洲渡口上,
# 一抹斜阳沙觜:一作“草际斜阳红委”。沙觜:沙洲口。
"几点闲鸥草际":点点海鸥悠闲地游玩了一天,也都在这时飞回来了,飞向碧草深处栖息去了,
# 几点闲鸥草际:一作“林表晴岚绿靡”。
"乌榜小渔舟":不管是江边的游船,还是渔人驾海出行的小渔舟,
# 乌榜小渔舟:一作“何许一渔舟”。乌榜:用黑油涂饰的船,此指船。榜:船桨。
"摇过半江秋水":都在秋水中飘摇,飘离江岸已经很远了,被半江秋水包围环绕。
"风起":一阵风吹起,
"风起":又一阵风吹来,
"棹入白苹花里":游船和小渔舟又都飘回了原地,船棹都飘到白蓣花里去了。
# 苹:一作蘋。,棹:船桨,此指船。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的词。描绘了远处斜阳洒在沙嘴、闲鸥栖息草丛的静景,营造出幽静氛围;接着刻画乌榜小渔舟摇荡半江秋水,以及风起后棹入白苹花里的动景,动中有静。全词借这些傍晚水边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幽静恬淡的图画,体现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景致的喜爱,给人以良好的审美享受 。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傍晚,夕阳西下,一抹斜阳的余辉照射在沙洲口上。几只闲适的水鸟,点缀在远处的绿草之中。景物的描写,有动有静,使人得到一种很好的审美享受。远近结合:开篇“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是远景,斜阳洒于沙滩,闲鸥栖于草际,勾勒出开阔悠远之境。“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转为近景,聚焦江上摇荡的小渔舟,尽显舟行之态。“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则更近一步,特写渔舟在风起时划入白苹花丛,呈现出具体动作与周边细微变化。远近结合,层次丰富,生动展现秋日江景。
3. 分段赏析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开篇两句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傍晚江景画面。“一抹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夕阳的余晖给沙滩和江面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营造出一种温暖而静谧的氛围。“沙觜”指突出于水中的沙洲,为画面增添了一份层次感。“几点闲鸥”则在草际悠然栖息,“闲”字赋予了鸥鸟一种自在闲适的神态,也让整个画面更显悠然惬意,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摇过”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渔舟行进的姿态,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船桨划水的声音。“半江秋水”不仅描绘出江水的清澈,还点明了季节是秋季。“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下片以两个“风起”开头,强调了风的到来,打破了上片的宁静。风的出现让画面有了动态的变化,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灵动之感。“棹入白苹花里”描绘出渔舟在风中轻盈地驶入白苹花丛的情景,白苹花随风摇曳,与渔舟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4. 作品点评
《如梦令·一抹斜阳沙觜》这首精妙的小令聚焦于水乡秋色的描绘。在景物刻画上,动景与静景相互映衬,近处之景与远处之景彼此呼应,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勾勒出一幅幽静恬淡的绝美图画。其意境兼具优美、朴素与清新之特质,宛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 残阳一抹,闲鸥几点,景极悠远淡雅;秋水荡舟,风起白铝曩,更是风韵别具,令人神怡。此词短小精致,意境美,文辞亦美。堪称明词中之佳作。
不详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惠淇源《婉约词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