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翱一女":王翱的一个女儿,
# 王翱:明朝人。
"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
# 畿辅:京城附近地区。
"公夫人甚爱女":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
# 公:指王翱。
"每迎女":每次要女儿回家,
"婿固不遣":女婿坚持不放走。
"恚而语妻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
# 恚:愤怒。
"而翁长铨":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
# 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而翁:你的父亲。
"迁我京职":把我调到京城做官,
# 迁:调动。
"则汝朝夕侍母":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
"而何吝者":有什么可吝啬的呢?”
# 吝:吝啬。
"女寄言于母":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
"夫人一夕置酒":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
# 置:准备。
"跪白公":跪着禀告王翱。
# 白:禀报。
"公大怒":王翱非常生气,
"取案上器击伤夫人":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
# 案:几案。
"出":出门去,
"驾而宿于朝房":坐马车住到朝房里,
# 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驾:坐马车。
"旬乃还第":十天后才回家,
# 旬乃还第:十天后才回家。
"婿竟不调":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 竟:最终。
1. 分段赏析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开篇一句便将故事核心人物关系清晰交代,点明王翱女儿嫁与京城附近官员为妻。看似平淡的陈述实则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短短数字勾勒出家庭与官场交织的背景,让读者对人物身份与所处环境形成初步认知,为矛盾冲突展开做好铺垫。“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妻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此段通过“爱女”“迎女”“不遣”等情节展现家庭情感纠葛。女婿因私心阻止妻子归宁,愤怒之语将矛盾焦点引向王翱的官职权力。“长铨”点明王翱掌管官吏选拔的重要职位,女婿直言凭借岳父权势迁调自己易如反掌,贪婪傲慢的嘴脸跃然纸上。这番言论不仅激化家庭矛盾,更暗示当时官场可能存在的权力私用乱象,深化故事内涵。“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女儿传话、夫人设宴跪禀推动情节发展。夫人疼爱女儿希望满足女婿请求,“跪白”既体现对丈夫的敬畏,也凸显此事在她心中的重要性。两句将女性在家庭权力关系中的无奈与挣扎展现出来,同时让王翱即将面临的抉择更具戏剧性,增强故事张力。“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王翱“大怒”“击器”“宿朝房”等激烈反应将故事推向高潮,他以决绝方式表明立场,宁可伤害夫人、自处朝房也不愿利用职权为女婿谋私。“旬乃还第”强调其态度坚决,最终“婿竟不调”的结局简洁有力展现出王翱坚守原则的高尚品格。这段描写刻画了王翱刚正不阿的形象,通过强烈对比讽刺女婿的自私及朝廷中企图以权谋私之人的丑态,升华故事主旨。
上一篇:明·兰江濋公《游洞庭》
下一篇:明·于慎行《子夜夏歌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