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游春复夏":在春天和夏天都在外漂泊,
"秋更滞陪京":秋日里却滞留京城不得离去。
"片雨欺贫病":零星的雨点像是在欺负我贫穷又患病,
"浮云薄世情":天上的浮云也轻薄寡情,如同世态炎凉。
"已知蓬鬓短":早已知道自己像蓬草一样的鬓发已经稀疏变短,
"不逐客愁生":却不愿再让客居他乡的愁绪滋生。
"忽听南征雁":忽然听到向南出征的大雁鸣叫,
"空思寄远声":徒然地想借着大雁的叫声,把自己的思念寄往远方。
1. 分段赏析
首联“浪游春复夏,秋更滞陪京”两句是写诗人的漂泊处境。“浪游”点明了诗人四处漂泊的状态,“春复夏”则写出时间的流转,从春天到夏天一直在漂泊;“秋更滞陪京”中“滞”字有停留、滞留之意,到了秋天,诗人更是停留在陪京,无法前行。这两句既交代了漂泊的时间之长,又透露出诗人身不由己的无奈。颔联“片雨欺贫病,浮云薄世情”两句借景抒情,暗含对人情世态的感慨。“片雨”指零星的小雨,“欺”字将雨拟人化,仿佛这小雨也欺负诗人贫病交加的处境,写出了诗人的困顿;“浮云”常被用来象征变幻无常的事物,“薄世情”则点出世间人情像浮云一样淡薄。这两句通过对雨和浮云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体会。颈联“已知蓬鬓短,不逐客愁生”两句写出诗人的心境变化。“蓬鬓短”中“蓬鬓”形容头发像蓬草一样散乱,“短”既可能是指头发稀疏变短,也暗示了诗人因漂泊和愁苦而显得苍老,“已知”二字表明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不逐客愁生”的“逐”有追随、任凭之意,诗人说不愿再任凭客居他乡的愁绪滋生,看似有释然之感,实则更显愁绪深沉,难以排遣。尾联“忽听南征雁,空思寄远声”两句以雁声触发思乡之情。“南征雁”指向南迁徙的大雁,大雁常被视为传递书信的象征,“忽听”写出了雁声的突然出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空思寄远声”中“空思”二字,表明诗人想要托大雁传递思念之声,却终究是徒劳,那份思念无法传递,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的深切。
上一篇:明·吴鼎芳《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