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骇群龙水上游":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
# 骇:惊骇。
"不知原是木兰舟":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
# 木兰舟:这里指龙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
# 青汉:云霄。
"雷鼓嘈嘈殷碧流":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 殷:震动。
"屈子冤魂终古在":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
# 终古:从古至今。
"楚乡遗俗至今留":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江亭暇日堪高会":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
# 高会:指端午节会船竞渡。,暇日:空闲。
"醉讽离骚不解愁":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明代文学家
边贡(1476~1532),明代文学家。字廷实,号华泉,济南府历城(今山东)人。弘治九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边贡与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等号称“十才子”,又为明代复古派“前七子”之一。其诗作多模拟盛唐、中唐,兴象飘逸,语尤清圆,少数作品能反映民生疾苦。五七言律绝较能表现其艺术风格,但取材狭窄,多应酬、抒怀之作。主要作品有《筑桥怨》《牵夫谣》《谒文山祠》等。著有《华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端午节题材的诗。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节日场景,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歌颂了爱国志士的高尚品格,同时也流露出微妙愁绪。
2. 写作手法
直接抒情:“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直接抒情,诗人借诵读《离骚》,抒发内心深处的淡淡哀愁。这份愁绪,既是对屈原不幸遭遇的痛惜,也暗含着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3. 分段赏析
首联“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以生动笔触勾勒出端午时节龙舟竞渡的热闹盛景,锣鼓喧天、群情激昂的节日氛围跃然纸上。诗人寥寥数语,便将观者如潮、龙舟争渡的鲜活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颔联“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则工笔细描龙舟的华美装饰与竞渡时的热烈场景。精美的龙舟披红挂彩,划桨者齐心协力,水面上浪花飞溅,呐喊声此起彼伏,将赛龙舟的欢腾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颈联“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笔锋一转,将思绪引向对屈原的深切缅怀。端午时节祭祀屈原的习俗,历经两千余年岁月流转,至今仍在民间传承不衰。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位爱国先贤的追思与敬仰。尾联“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直抒胸臆,诗人借诵读《离骚》,抒发内心深处的淡淡哀愁。这份愁绪,既是对屈原不幸遭遇的痛惜,也暗含着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4. 作品点评
《午日观竞渡》乃明代边贡所作的七言律诗,诗人以细腻笔触切入端午节戏水、龙舟竞渡的传统民俗场景。随着眼前热烈欢腾的节庆画面徐徐铺展,诗人触景生情,于字里行间既寄托了对爱国先贤屈原的深切缅怀,也流露出对异乡端午习俗的欣然认同。更在这份闲适热闹的氛围中,巧妙融入萦绕心头的缕缕闲愁,将个人情思与节日风俗、历史追忆自然交融,意蕴悠长。
上一篇:明·王伯稠《长干曲》
下一篇:明·袁袠《长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