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
méi

朝代:明作者:筠隐遂浏览量:3
gàn
héng
xié
bàn
kāi
bàn
ruǐ
xiāng
hán
shí
huǐ
qián
cūn
zhī
shì
qiáo
zhī

译文

古老的梅树枝干横斜,姿态自然奇特,半开的花朵与半含的花蕊相互映衬,也是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寒冷的时候后悔没有到前面的村庄去寻觅,不知道这是溪桥边的第几枝梅花。

逐句剖析

"古干横斜意自奇":古老的梅树枝干横斜,姿态自然奇特,

"半开半蕊亦相宜":半开的花朵与半含的花蕊相互映衬,也是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寒时悔不前村觅":寒冷的时候后悔没有到前面的村庄去寻觅,

"知是溪桥第几枝":不知道这是溪桥边的第几枝梅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画梅》是明代僧人大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后两句诗人由画及情,在寒冷之时后悔没有去前面的村庄寻觅梅花,不知道眼前这溪桥边的梅花是第几枝,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惋惜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体现了清新自然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古干横斜意自奇,半开半蕊亦相宜”,开篇直接描绘画中梅花。“古干横斜”展现出梅树古老枝干横逸斜出的姿态,“意自奇”强调这种姿态给人独特新奇之感,凸显梅花枝干的苍劲与独特韵味。“半开半蕊亦相宜”则刻画梅花的开放状态,半开的花朵与半含的花蕊相互映衬,恰到好处,体现出梅花含蓄、娇羞之美,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中梅花图,传达出诗人对画中梅花姿态的欣赏与赞美。后两句:“寒时悔不前村觅,知是溪桥第几枝”,诗人的思绪从画中延伸到现实。“寒时悔不前村觅”,在寒冷的时节,诗人后悔没有前往前村去寻觅这样的梅花,流露出对现实中梅花的向往以及未能亲见的遗憾之情。“知是溪桥第几枝”进一步深化这种情感,诗人好奇在那溪边桥畔,究竟是第几枝梅花才有如此美妙的姿态,通过这一疑问,将对梅花的喜爱与好奇推向高潮,使诗歌意境更为悠远,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牛谅《画梅》

下一篇:明·蒋山卿《花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