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g
shī

朝代:明作者:香严和尚浏览量:3
è
dào
jué
wén
míng
qún
lài
dōu
wéi
niàn
shēng
liù
tōng
tiáo
jǐn
wēi
fēng
chuī
shù
zòu
yáo
shēng
cóng
fěi
cuì
lián
qián
xià
rén
zài
liú
shàng
xíng
wǎng
wǎng
yōu
rán
xīn
luàn
láng
láng
tiān
yuè
lái
yíng

译文

彼处没有恶道,完全听不到恶道的名声,一切声响都变成了念佛的声音。细细的水流贯通沟渠,如调拨锦瑟,微风拂动树木,就像在演奏着瑶笙。仙鹤从翡翠色帘幕前飞下,人在琉璃铺就的地面上行走。每每悠然自得,心境毫无纷乱,清脆悦耳的天上的音乐自然地前来迎接。

逐句剖析

"彼无恶道绝闻名":彼处没有恶道,完全听不到恶道的名声,

"群籁都为念佛声":一切声响都变成了念佛的声音。

"细溜通渠调锦瑟":细细的水流贯通沟渠,如调拨锦瑟,

"微风吹树奏瑶笙":微风拂动树木,就像在演奏着瑶笙。

"鹤从翡翠帘前下":仙鹤从翡翠色帘幕前飞下,

"人在琉璃地上行":人在琉璃铺就的地面上行走。

"往往悠然心不乱":每每悠然自得,心境毫无纷乱,

"琅琅天乐自来迎":清脆悦耳的天上的音乐自然地前来迎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净土诗》是明代诗人觉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净土中没有恶道、群籁如念佛声、自然景象宛如美妙音乐、鹤与人在美好环境中的活动等,展现出净土的宁静祥和与超凡脱俗。首联点明净土无恶道,只有念佛声,奠定宁静氛围;颔联颈联具体描绘净土的自然美景和优雅环境,展现出超凡意境;尾联写人在净土中心态悠然,天乐自来,凸显出净土的美好令人身心愉悦。此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意境,描绘出净土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净土世界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彼无恶道绝闻名,群籁都为念佛声”,诗人开篇直接点明净土的特点,“无恶道”强调净土连恶道之名都不曾听闻,“群籁都为念佛声”则表明在净土中,传入耳中的只有念佛声,为全诗奠定了纯净、祥和的基调,突出净土与尘世的不同,引发读者对净土的好奇与向往。颔联:“细溜通渠调锦瑟,微风吹树奏瑶笙”,此联运用比喻的手法,从听觉角度进一步描绘净土的美好。细流在渠中流淌,声音如同锦瑟弹奏出的美妙旋律;微风吹过树木,发出的声响仿佛瑶笙吹奏的悦耳之音。通过这一描写,展现出净土世界充满生机与美妙的声音,使读者如闻其声,感受到净土的祥和与美好。颈联:“鹤从翡翠帘前下,人在琉璃地上行”,从视觉角度描绘净土的奇幻景象。“鹤”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祥瑞之物,“琉璃地”象征着纯净与珍贵,洁白的仙鹤从翡翠装饰的帘前落下,人们在琉璃铺就的地面上行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优雅奇幻的氛围,突出净土环境的与众不同,进一步强化读者对净土的向往之情。尾联:“往往悠然心不乱,琅琅天乐自来迎”,诗人描述在净土中的人常常心境悠然,内心平静不乱,此时还会有清脆悦耳的天乐前来迎接。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净土的祥和美好,更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能达到的一种悠然自得、宁静祥和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对这种修行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郭登《渡江》

下一篇:明·张以宁《渡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