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ò

朝代:明作者:王九思浏览量:3
huā
lín
chūn
zhòu
zuò
xiāo
rán
yuán
dié
xuān
jǐng
shān
qín
xià
míng
yān
bái
tóu
yōng
shì
jìng
zhuó
jiǔ
lùn
qián
zhuó
yāo
míng
yuè
pái
huái
lián

译文

繁花满林的春日午后,寂静无声,我独自闲坐,心绪落寞淡然。园中的蝴蝶在温暖的光影里飞舞,山间的禽鸟趁着暮色的烟霭落下。已然白头,懒得去擦拭铜镜,劣酒在手,也不想计较价钱。独自斟酒,邀请天上的明月共饮,徘徊流连间,更觉这般光景凄楚可怜。

逐句剖析

"花林春昼寂":繁花满林的春日午后,寂静无声,

"独坐意萧然":我独自闲坐,心绪落寞淡然。

"园蝶浮暄景":园中的蝴蝶在温暖的光影里飞舞,

"山禽下暝烟":山间的禽鸟趁着暮色的烟霭落下。

"白头慵拭镜":已然白头,懒得去擦拭铜镜,

"浊酒不论钱":劣酒在手,也不想计较价钱。

"自酌邀明月":独自斟酒,邀请天上的明月共饮,

"徘徊益可怜":徘徊流连间,更觉这般光景凄楚可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独坐》是明代文学家王九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春日花林的寂静,园中蝶舞、山禽归巢等景象,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独坐时内心的萧然之意。“白头慵拭镜,浊酒不论钱”则直抒胸臆,以白发懒于照镜、饮酒不计价钱,展现出一种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世俗的淡泊态度。尾联“自酌邀明月,徘徊益可怜”,化用李白诗意,通过自酌邀月的举动,进一步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尽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人生的些许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花林春昼寂,独坐意萧然”:开篇即勾勒出春日午后花林寂静的场景,“寂”字点明环境的清幽,“萧然”则直抒胸臆,道出独坐时的落寞心绪。春光本是热闹绚烂的,词人却独处于寂静花林,以乐景反衬哀情,为全诗奠定了孤寂清冷的情感基调,也自然引出下文对独坐所见所感的铺陈。颔联“园蝶浮暄景,山禽下暝烟”:此联集中描写园中的动态景物,蝴蝶在阳光下轻盈飞舞,山禽在暮色初起的烟霭中落下。“浮”“下”两个动词赋予景物生机,却并未打破首联的“寂”——蝶舞、禽落皆在寂静的背景中发生,更显环境的清幽。以蝶、禽的微动反衬独坐的静,进一步深化了“萧然”的意境,也暗含词人对周遭细微景象的关注,似在孤寂中寻找一丝生机。颈联“白头慵拭镜,浊酒不论钱”:转向对自身状态的描写。“白头”点出年岁已老,“慵拭镜”一个“慵”字,道尽对容颜老去的淡然甚至疏懒,不再在意镜中模样;“浊酒不论钱”则写出随性自适的情态,饮酒不问价钱,只求一醉,暗含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也透露出几分借酒消愁的孤寂。尾联“自酌邀明月,徘徊益可怜”:以独酌邀月的画面收束全诗。明月常被视为孤独的象征,词人独自饮酒,邀月为伴,本想排遣孤寂,却在徘徊凝望中更觉“可怜”。“可怜”二字将孤寂之情推向极致,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慨叹,也让全诗的孤寂感余韵悠长,引人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俞允文《独坐》

下一篇:明·杨荣《吴宫》

猜你喜欢